【作者/舒舒看世界 Chouchou’s Diary】
南法連續幾年的熱浪,每年夏天超過攝氏40度的高溫,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氣候難民(climaterefugee )。
當北歐西歐的朋友,趁著暑假繼續往南度假時,我則在 #大暑 來臨時,悄悄的往北飛,來到距紐倫堡半小時車程的羅特小城避暑。
紐倫堡,二次大戰後德國大審判進行的城市。戰爭摧毀了市裡的多數建築,反而讓戰後重建工作變得單純。
紐倫堡目前已是聯繫南德與北德的交通樞紐大城,她的 Christkindlmarkt (聖誕市場),更是聞名全球,成為德國人及外國觀光客冬季來德的必到打卡點。
羅特,一個約2萬5000居民的小城,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西元1060年,然早在此前便已有部落在此處定居。
中世紀時期,該鎮被賦予在城牆內提供庇護的權利,而正是這項傳統,為今日的羅特打下重要的經濟基礎。
16世紀法國新教徒因宗教迫害逃離法國(史稱 #胡格諾派難民(#Huguenots refugees)),他們之中很多人是當時法國最傑出的手工藝匠人。
隨著匠人的出逃,寶貴的手工製造技術也經由他們從法國外流到其他歐洲國家,包括羅特。
羅特鎮的特殊庇護權吸引了難民前來,難民帶來的電線製造技術延續至今,成為羅特最重要的工業之一。
今日的羅特,也是藝文活動之城。
她有中古世紀留下的古蹟,例如 Ratibor城堡 (Schloss Ratibor), 還有天主教教堂(Katholische Pfarrkirche)和新教教堂 (Evangelische Stadtkirche)。
兩教堂之間雖然距離700公尺,但其高聳入雲的鐘塔卻似比鄰,成為了羅特鎮的 ‘’天際地標‘’ (圖中雙塔)。
羅特每年都會舉辦爵士藍調音樂節和羅特鐵人三項比賽(DATEV Challenge Roth)比賽,後者因為是全球距離最長的鐵人三項賽而吸引許多運動愛好者前來參加。
後記:
我住在山谷中,出門旅遊時喜歡往高處走,特別喜歡能夠鳥瞰全景的住宿點。
有幸能在羅特住進一間 rooftop 頂樓公寓,陽台向西,可以一覽羅特鎮,又能觀賞落日,對於氣候偏涼的德國,冷暖正好。
一到住處,就見證了大自然的無窮變化 ~~ 烏雲密佈、雷雨交加下的落日,真是大開眼界!深深體會到 風雲詭譎 這句成語的精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