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環境教育推動循環經濟 打造教育綠據點

(觀傳媒花東新聞)【記者劉百瑞/花蓮報導】花蓮縣政府長期致力於推動多元環境教育,全縣目前已擁有12處通過認證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涵蓋自然保育、文化保存、能源轉型等多樣主題,其中更不乏推動「循環經濟」的先驅典範,為民眾提供深度參與綠色學習的機會。這些場域不僅展現花蓮的自然與文化特色,更是培養全民環保意識與實踐淨零綠生活的重要力量。

花蓮縣環境教育推動循環經濟 打造教育綠據點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在眾多特色場域中,「花蓮糖廠環境教育中心」以其獨特的「糖業循環經濟」,將甘蔗壓榨後剩餘的蔗渣,用於汽電共生產生蒸氣發電或作成太空包用於菇類栽培,而汽電共生後的煙灰可排放至農場,用作改善土壤性質,因此糖廠的產品及副產物皆可以再利用,也減少農業資源的浪費。「碧雲莊在地循環繪本閱讀教育園」透過在地循環繪本、社區資源循環利用等方式,打造全齡共學的在地綠生活教室,讓民眾從閱讀中理解「資源不只是垃圾,而是下一個機會」的理念。

「中華紙漿環境教育園」,則透過紙漿產業脈絡,深入解說如何在生產製程中導入節能減碳、回收水再利用與工業循環再生,場域中設有展示區,讓學員實地觀察企業如何實踐永續轉型。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縣政府積極打造以在地特色與國際接軌的環境教育平台,結合循環經濟與文化保存,讓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不只是學習的地方,更是生活改變的起點。誠摯邀請全民走訪,學習體驗減碳行為、資源利用與能源管理模式,實踐淨零未來。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指出,循環經濟不僅是產業轉型的方向,更是環境教育的核心之一,從公營事業、社區、企業等皆可成為綠色行動的參與者。透過這些具體可感的場域,民眾能親身體驗花蓮資源循環、延伸物命與減量設計的價值,共同為「淨零碳排」、「永續花蓮」打下基礎。

頭條留言
觀傳媒
觀傳媒
觀傳媒提供最貼近生活的影音新聞,以豐富的地方 、生活、旅遊、消費、藝文、 專欄、綜合訊息,以最在地且多元的內容,給您 滿滿資訊。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用八字與生命靈數透視共築願景的靈性雙星

過去習慣透過東方的八字命理去洞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五行的生剋制化、十神的作用關係,乃至流年大運的起伏進退,用一張命盤看一個人一生的性情、職業傾向與關係模式。這讓我在陪伴別人時,像拿著一張按圖索驥的地圖。

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暑假總動員 即日起-8/8歡慶父...

墨新聞|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記者王承綸/高雄報導 ...

發哥看周台英被判「足球死刑」之惡劇(七)看當年木蘭...

這次台師大女足「研究抽血事件」,整個案仍在檢調查處未終結之前,教練周台英被憑片面提供的證據即遭足協判處「足球死刑」,並遭台師大解聘,不得請領退休金,開始引起了社會「不平之鳴」。一位台英返母校宜寧中學帶的首批球員,很理性寫出

吳申梅偷偷獻花康康 竟成就了首次站上EZ5的舞台 ...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吳申梅(右)偷偷觀摩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