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lia Yu 專訪】 出生自台南市的許瑞哲,「目前任職」台北市私立立人國際中小學音樂老師、南崁國中弦樂四重奏樂團指揮,以及南崁兒童弦樂團協會音樂總監。
許瑞哲回憶起兒時開始踏上學習音樂之路,2歲時就學會樂器,3歲時就會拉胡琴及小提琴,彈琴時都不需要看譜,聽聲音就學習起來,無師自通,父親跟許老師說你擁有很好的音感,於是找了把小小提琴及胡琴讓許老師練習,父親又告訴許老師應該要「感覺」學習音樂。
隨著歲月的流逝,直到父親的離世,留下地是來自父親遺傳的音感基因及學習弦樂的技巧;從小學到碩士,每次比賽胡琴及提琴都是第一名,而從來沒有想過會當一個音樂教育家,只想要用心去體會人生,這或許是父親來自遠方冥冥中的祝福與命中註定。
同時,許瑞哲老師也是一位知名大提琴家,常以音樂家身份參與許多愛心公益的音樂教育及培訓愛好弦樂,更因為如此而投身學習修琴技術,只為了可以在教學上更有效率地為學生調整提琴或是修繕。
在愛心公益教學上的各式提琴,更是他個人的收藏,無私無償地借用給學員們,讓這群來自弱勢家庭的學員們能夠有一把屬於自己的提琴,並從中讓學員們了解及學會分享的精神及重要。
許瑞哲說:其實音樂就像是隱形的力量,可以給予很大的支持力量,同時也帶來溫暖,音樂的效果似乎類似於親友的 陪伴或擁抱。
許瑞哲告訴採訪團隊,拉琴其實要投入感情,因為專注力讓拉琴變得非常的豐富;掌管人類大腦注意力的系統分別為「認知」與「非認知」兩大系統,前者能讓人保持理性、持續專注在工作上的發展,而後者會受視、聽、味、觸、嗅等感官影響,因此在演奏時只透過情緒反應,不需用理智來控制,相對簡單、直覺,反應的速度也會變得相當快。
透過不同類型的音樂對大腦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像是重拍節奏的放克音樂可能會讓你想跟著跳舞、多愁善感的旋律會讓你感到憂鬱、令人感傷的音樂會讓人無心工作,而調性明快的節拍則會促使人們想要跳起來健身;換句話說,音樂會影響個人心情,讓人感到舒適的音樂可以幫助人們保持專注。
許瑞哲表示,透過音樂除了能夠促進一個人聽覺的敏銳,也能促進身體動作的靈敏,而在心理方面,音樂更能夠安撫和改變孩子的情緒,音樂對幼兒有治療作用,能夠幫助孩子人格正常的發展和興趣氣質方面的培養提昇。相信這群孩子們也同樣地能從中學習受益,並透過公益性表演的機會,讓團員們的視野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