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高發會)與56789年齡實驗室今(27)日發布「台灣退休經濟安頓感大調查」結果,現在近七成40歲以上未退休國人,平均在退休前22年開始準備退休金,顯示出國人對退休經濟安頓的慎重。高發會執行長陳雪慧認為,壯世代(高齡者)在超高齡社會下,最關心的除了健康之外,就是「金融老年學」所關注的,如何提出「個人化」的具體理財方案,協助面對壽命的延長。這套金融老年學的知識庫和財務安全模型,值得台灣產官學界跨域合作推動。
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兼任助理教授、56789年齡實驗室執行長莊雅萌以「退休金額」、「金融素養」、「年報酬率」、「理財工具」等四大面向,調查40歲以上「尚未退休」與「已退休」之民眾對於退休生活的經濟安頓感。結果顯示,台灣已退休者理想的退休金只要967萬元就足夠,但尚未退休者認為足夠的退休金卻平均達1,298萬元,這意味著如果提早22年準備,一個月要存下近5萬元。
「退休真的可以存夠退休金嗎?而且真的需要這麼多錢嗎?」調查發現,已退休者與未退休者所估計退休後每月固定生活花費其實差不多,均落在3.3萬元上下。但已退休者平均於57歲退休,只要967萬元即可活到平均壽命81歲。而未退休者即使平均計畫自己約65歲才退休,卻仍要1,298萬元,其中,男性的期望金額高於女性50%。
事實上,這次調查結果中,未退休者平均約於43歲開始存錢,退休者則約46歲開始;同時,國人退休後生活花費的「擔心指數」平均為5.3分(滿分為10分),其中,未退休者更達6.3分,而女性的擔心指數也高於男性0.6分。莊雅萌認為,相對已退休者,年輕一輩較早意識到自己應該早點存退休金,遂「超前部署」展開行動,而這些可能是為了做比較高品質的享受。
購買金融商品是進行「開源」方式,據此次調查,國人購買金融的「年投資報酬率」期望為6.12%,然而,卻平均僅將收入的15%使用於金融理財相關「儲蓄」與「投資」,甚至有55%無購買過養老金融商品。同時,購買的商品集中於較為保守的「定存」,約43%,股票與基金則分別佔約37%與約27%。另一方面,男性在金融商融商品的使用上比女性更積極,此結果呼應前述男性相較女性較低的擔心指數與需要較高的退休金。
根據美國全國經濟研究局研究,發展出3道題目以測試國人的金融素養,結果發現,整體平均僅42分(滿分為100分),可以說國人在金融素養上「不及格」。而整體調查更顯示國人對於通貨膨脹與年利率的認知感較強,對股票、共同基金的安全回報率認知較弱。
知名理財節目主持人夏韻芬提醒壯世代,千萬不要低估自己的壽命,退休要快樂做喜歡的事。她建議,除了自身儲蓄外,要善用勞保、勞退,並找到報酬率至少4%的投資工具,並勉勵尚未退休者「年輕要勇敢投資」,而且退休時「要過得比現在更好」。知名理財作家施昇輝則認為,不該用「年紀」做為退休的目標,而是以「足夠退休金」為標準。投資時,切莫貪圖多樣的投資工具,精通一兩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