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對小兄弟 – 寶寶與冬冬,發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故事…
木屐聲
冬冬因為父母離異的衝擊太大,所以他還存有三歲時的片段記憶,例如當年高雄夜晚傳來滿街的木屐聲。那是一個物資缺乏的年代,柏油路面還不多,路燈多半是昏暗的…
腳踏車
寶寶和冬冬是隨著父親長大的,家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輛飛虎牌腳踏車。每次出門冬冬都是坐在沒有座椅的前桿上,寶寶當時六歲就坐在腳踏車的後座,個頭不高的爸爸每次跨上車前,都會先叫寶寶低頭,這樣爸爸的腳才能夠從寶寶的頭上跨過。記憶中父子三人這套腳踏車上車技術配合得非常純熟,好像沒有發生過父子三人翻車的紀錄…
抓車燈
在那個路燈昏暗的年代,腳踏車都必須安裝一個靠摩擦前輪輪圈來發電的車燈。按理說這樣的車燈是靠自行發電點亮的,並不需要耗費電池 (那個年代電池的使用還不普及),但是騎腳踏車的人可能為了延長小發電機和車燈的使用壽命,多半都捨不得按下摩擦輪圈去發電點亮車燈。有趣的是,警察到了晚上就會在街上抓不點亮車燈的腳踏車騎士…
丟石頭
寶寶從小是個中規中矩的小孩,冬冬則是調皮搗蛋。有一回,小兄弟兩人走到住家附近的馬路旁,一輛老舊公共汽車正從面前駛過,捲起一陣塵埃。 冬冬眼明手快就撿起一顆石子,往公共汽車丟了過去,結果公共汽車居然停了下來,只聽到車中傳出嘈雜的聲音:「送這個小孩到派出所去」。冬冬嚇得躲到寶寶的身後,只見寶寶勇敢地對一車子的大人們說到:「你們不要送我弟弟去派出所」。幸好那棵小石頭沒有砸破車窗玻璃,只是從車窗射入公車中,引起車內的驚慌…
炒麵茶
經過了一甲子的歲月,冬冬依然清楚記得當年住在高雄新田巷公司宿舍的情境:父子三人晚餐後,捨不得開電燈,圍著小電爐,一起炒麵茶,有說有笑,三個人的臉都被電爐烘得紅紅的…
撕日曆
冬冬長大後有一次看爸爸的日記記載著高雄新田巷公司宿舍的點點滴滴,爸爸寫著:可憐的孩子,小小年紀就知道將日曆撕到禮拜天,傻孩子還以為禮拜天爸爸就可以留在家中陪著他…
一封信
爸爸雖然打贏公司對他的誣告官司,但是公司依然開除了父親;那是一個升斗小民無法對抗權勢的年代,那是一個不能夠講道理的年代。於是,爸爸必須到北部謀職,將一對小弟兄託給眷村的劉媽媽代養。
有一天,冬冬想念在北部工作的爸爸,他寫了一封信給爸爸,三、四歲的孩子會寫什麼信? 記憶中,冬冬拿著「一封信」丟入郵筒,這封信永遠不可能被寄出,因為上面沒有住址,裡面沒有內容,信封上只有「給爸爸」三個字…
劉媽媽
劉媽媽是一位眷村媽媽,她到寶寶和冬冬的家中應聘幫傭,因為爸爸必須到北部就職,暫時無法帶著兩個兒子同行。劉媽媽接受了應聘,並不是因為報酬優厚,而是劉媽媽感覺這一對小兄弟可憐,她在應聘時看到:一個躺在地上哭鬧,一個頭上的膿包正流著膿水。
在那個年代很少聽到虐兒事件,所以爸爸安心到北部就任,寶寶和冬冬也在豔麗的南方得到了母愛…
瑪麗亞
媽媽在離開家前,她交了一些闊太太的朋友,她們都喜歡穿旗袍,也喜歡在家裡開跳舞趴。有回媽媽告訴寶寶和冬冬她要出去買菜,就把兩個孩子反鎖在家裡。等到了中午,媽媽也沒有回家來做飯,一對小兄弟 – 一個六歲、一個三歲,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一同跪在客廳懸掛的聖母瑪麗亞像前,為媽媽禱告…
五毛錢
媽媽離開家後,她還留了一些東西在家中。記憶中,劉媽媽正在用大鋁水盆在客廳幫寶寶洗澡,冬冬因為調皮就被關在大門外 – 木製大門上有冬冬用蠟筆畫的一個背著書包的小女孩。
一輛三輪車突然停在大門前,媽媽和阿姨一起從三輪車下來,她們是來取走自己的物品。冬冬高興地告訴在洗澡中的寶寶,「媽媽回來了!」寶寶回答:「你不要騙我,又想進來鬧我洗澡」…
媽媽收拾物品的時候,寶寶和冬冬爬上停在一旁的三輪車玩耍;媽媽出門上了三輪車,急著離開,就丟了一個五毛錢銅板到地上,要冬冬趕快離開三輪車,去撿銅板…
小旅店
爸爸曾經帶著寶寶和冬冬到基隆去看媽媽,希望勸媽媽一起回家,結果當然是徒勞無功。記憶中,父子三人投宿在一家小旅館,爸爸彷彿一夕之間就老了…
回到高雄家中,寶寶在睡夢中突然驚醒,看到爸爸拿著一個小鋁盆,裡面裝著不知名的液體,爸爸哭著跟寶寶說:「我不想活了」,只有六歲的寶寶居然能夠回答到:「那麼弟弟和我怎麼辦? 你看弟弟還這麼小,爸,你不能夠這樣。我們父子三人一定可以活得很好」,寶寶說完就回去繼續睡覺,爸爸也將小鋁盆裡的DDT倒掉…
後記一:媽媽二十二歲時生冬冬,二十五歲和爸爸離婚,這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算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年輕女性。爸爸是個大學生,他和媽媽結婚時兩個人的身高相仿,沒想到結婚後的媽媽又長高了十公分,一則是因為結婚時她還不到二十歲,一則是因為她在娘家營養不良。爸爸身材矮小,不希望自己的後代因為身高受到歧視,所以找上身材高挑的媽媽,沒想到最後還是因為身高終結了一段婚姻。爸爸曾經對媽媽說:「妳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犧牲了我們父子三人的幸福」,媽媽因為這句話自責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直到冬冬在大學畢業時對媽媽說:「妳不要再自責了,因為我和哥哥也沒有對妳盡到孝道…」
後記二:冬冬在三十歲的某一個晚上,不經意地回到當年和寶寶跪在瑪麗亞像前的情境中,感受到飢餓、無助與擔憂,妻子在一旁陪伴著冬冬,直到他從那段刻骨銘心的情境中出來。奇妙的是,自幼容易產生挫折感的冬冬,自從情境中出來後,困擾他多年的挫折感也不翼而飛。於是,冬冬將這段經歷告訴寶寶,建議兄弟兩人一起面對這段成長中的痛苦經驗,但是寶寶拒絕了,他說自己沒有這種困擾。三十年過去後,兄弟兩人都過了耳順之年,寶寶才告訴冬冬,他無法從父母離異的陰影中走出來,因為他記憶了太多揮之不去的痛苦情境…
==============================================
作者希望在「點滴在心」專欄分享2014~1960年五十年間的社會演變、心路歷程、以及職場經歷過的人事物,場景則涵蓋台灣、美國與大陸等地。
計畫每兩週投放一篇文章,預計一年內共發表廿五篇文章 ( 15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