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的非常潛水(十一)盲目

文:張銘隆

純觸覺系的潛水,在我當年的職業生涯中有兩次,一次在大樓基礎樁孔的泥漿裡,一次是沈船的空艙中。
 
從泥漿中吊掛斷落的掘孔鑽頭;先要在陸上記清鑽頭外形,知道鋼纜繫結的位置,盲目摸索中,快卸環和鋼纜結仍需確實,尤其如今超高大樓的基樁孔動輒三十米以深,泥漿比重又大,動作準確之外,還要求快,盡量縮短滯底時間。
 
沈船從艙內配合船殼補漏,使用空氣帶作業。原本就渾濁的海中,人孔以內根本伸手不見五指,貼著艙壁摸索前進,時不時得繞過補強船體的桁樑,到了破洞處才有一點微光可用,補片鎖上後又恢復完全失去視覺的黑暗。得靠著空氣帶導引,原路摸回。(就怕繞錯路線空氣帶纏住了樑柱)。
 
完全沒有視覺補助的潛水工作,除了熟練技能以外,還得有強烈的自信心,這只能靠平日的訓練和經驗養成。無法克制黒暗和幽閉恐懼心理就不能從事的。
 
心得:
1、我們早年的潛水訓練,有「盲目潛水」課程,讓學員用鋁箔從蛙鏡內側遮斷視線,在限制水域中摸索活動,有時還加入「襲擾訓練」,在教練監護下模擬裝備故障、脫落等種種狀況處置。
個人覺得這種課程對潛水員實際水中活動的穩定度十分有幫助;可惜近代商業化的休閒潛水訓練多抽掉了這部分,或也是速成潛水員容易失事的原因之一吧?
2️、補助視覺的水中照明器材並非萬無一失,夜潛或閉塞空間潛水者應有備用照明及潛伴之外,下潛前要緊記水面及岸線指引光線方向為返航之用。
3️、水下三度空間的「飛行者」往往只注意鳥瞰視角,燈光時不時應朝「空中」掃射觀察ㄧ下,注意不要攪渾了水影響視線。
4️、所有的夜間潛水和閉塞空間都應先經過事先探查,方才為之。
頭條留言
張銘隆
張銘隆
民生報戶外版記者,也是個大冒險家,台灣第一批登上珠穆朗瑪峰(聖母峰,Mount Everest)的登山家之一,也是潛水家、航海家、獨木舟玩家…(曾經划獨木舟環島)。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最萌道安大使曝光 紅豆妹與柴語錄為新北宣導停讓文化...

墨新聞|記者孫筱華/新北報導為強化行人路權與用路安...

科學168玩翻嘉市!魔法樂園掀起學習熱潮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嘉義市「科學168教育...

「精準子宮鏡肌腺組織減積術」告別子宮切除!李易良醫...

商傳媒|記者楊依依/台北報導「子宮肌腺症」這個長年...

爭取梧棲納骨塔加強耐震力 保障民眾與員工安全 張清...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台中市梧棲納骨塔建物已...

全球熱銷女性情趣品牌 Smile Makers 全...

商傳媒|記者彭耀/台北報導來自瑞典、風靡全球超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