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做的事(六)

海事和山事有點雷同;有時一段繩子或一個繩結的好壞,就關係著工作成敗,甚至人命安危。
 
阿北仔打少年時從初級童子軍直到服務員木章訓練,又從登山、釣魚、攀岩到帆船、繩藝編索,編製自用潛水射魚網袋、手作木框蒙皮格陵蘭舟….對各種繩結相當自信。
 
當年從事水中工程的團隊,只要涉及繩索、繩結的活,自然非我莫屬了。
在泥漿裡只靠觸覺,用1/2吋鋼纜綁吊基礎樁鑽頭的故事不必重複。
 
另一次參與中油長康二號油井,水深85米井口定位信標重置工作。水面聲納找到井口「聖誕樹」位置後,得先投臨時定位浮標,重錘是灌滿水泥的汽油桶,浮標是空汽油桶,兩桶中間是長達百米的20mm直徑浮水性白棕繩,也兼作導潛索。「Let go」下沈途中繩索不可糾纏,全程直到水下工作完成,收回重錘,都不能鬆脫。
 
還有一次是蘇澳港外儀器布放,海流和風影響,儀器繫繩和船錨索纏絞,很難解開;最後是努力逆流拉回儀器得到一段暫時鬆弛的繫繩,割斷後在海流重新漂走儀器的瞬間,解開船錨索並在斷口上打出一個「水結」結實繫住潮波儀。
 
海用繩子從細細的釣線到網綱、錨索、碼頭繫纜、拖船陪纜到各色鋼纜…..。繩結從最簡單的單結、最常用的平結,最多用處的稱人(帆索)結,解索錐輔助的串、(編)繩藝….多記多學,到時才能得心應手、確保安全。
 
讓我來拉一下個人的繩結小心得(看圖說古):
 
頭條留言
張銘隆
張銘隆
民生報戶外版記者,也是個大冒險家,台灣第一批登上珠穆朗瑪峰(聖母峰,Mount Everest)的登山家之一,也是潛水家、航海家、獨木舟玩家…(曾經划獨木舟環島)。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基市府團隊赴日考察 汲取都市再生與公共建設經驗

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於2月12日至17...

「2025蛇我其誰JUST DO IT 」屏東現場...

現場大合照  圖/林建樺  翻...

中台灣燈會最後一天! 中市府:今年最強燈會不看會後...

驚艷四座的中台灣元宵燈會主燈「女媧」魅力持續發燙,...

台中入榜全球50強「步行便利」城市 超越東京榮獲亞...

台中市長盧秀燕致力打造安全、便捷的步行環境,近期更...

首日湧4.5萬人、7國卡司掀高潮!日光海島生活節今...

日光海島生活節首日吸引4.5萬人湧入高雄中央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