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這段話,一般人只記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這種快樂。
孔子門生三千,歷史上並沒有記載三千弟子之間存在「瑜亮情結」,但是從過去卅年的職場經驗,我曾經看過兩次因為「瑜亮情結」影響到公司的運營,一次在台翔航太(TAC),一次在友達光電(AUO)。
TAC
TAC在1991年成立時,人才濟濟:柯總是Caltech的航太博士、朱副總是MIT的航太博士、劉副總是MIT物理博士、負責生產的程副總是位少將。TAC當時一百三十位員工背景主要分為三類:美國返台、航發中心(AIDC)及其他產業,當時擁有博士學位者就超過三十多位。在政府支持下(投資五十二億新台幣),配合上述的優秀員工組合可謂是發展航空產業的一手好牌,但是為什麼會形成「內憂外患」,最後功敗垂成?
經過近三十年,柯總已經英年早逝,自己當時僅三十餘歲,雖然不可能知道事情的全貌,但是依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所見所聞的記憶,個人認為造成「內憂外患」可能有下列三點主要原因 (附註一):
一、政治紛擾與公司營運
TAC從第一任黃董事長被迫下台開始,就已經註定政治在影響著TAC的營運,而且影響來自總統層級,從郝柏村支持的黃董事長,換上李登輝支持的侯董事長。
二、瑜亮情結與英雄氣短
TAC的柯總與朱副總都是美國頂尖大學的航太博士,可惜兩人之間並沒有產生惺惺相惜,反而是走不出瑜亮情結與英雄氣短的格局。
三、充份授權與挑撥離間
TAC的侯董事長在到任之初,曾經與柯總惺惺相惜,也能夠充份授權,可惜在與英國航太(BAe) 的「合資協議書」簽署後,兩人關係開始急轉直下,可能是聽信一方說法。
總統蔡英文到2020年還在喊「國機國造」,對於曾經在上世紀末參與過TAC與BAe合資案的退休老兵而言,顯得格外諷刺。
柯總如果地下有知:當年的情境重新再來過一次,不知道您是否會率先對朱副總遞出橄欖枝? 如果您與朱副總當年能夠走出「瑜亮情結」,台灣政壇的黑手是否還有機會阻撓台灣民航機產業的發展?
AUO
2002年7月離開華新後,我在9月9日加入AUO,當時僅有兩個事業部 (BU),一個生產八點四吋以上的大面板,另外一個則是生產小尺寸面板。我加入生產大尺寸面板的IDBU事業部(Information Display BU, IDBU) – 當時生產桌上型電腦(Desktop, DT) 面板、筆記型電腦(Notebook, NB) 面板及八點四吋顯示屏(Stylish), AUO當年九成的營業額來自IDBU。
AUO人才濟濟,員工多半是來自母公司明碁集團、或合併前的聯友光電(聯電集團子公司),其中包括兩位「海歸」— KT朱 與Kuma熊 。這兩位「海歸」在加入AUO前,曾經同時服務於美國杜邦(DuPont),也先後成為我在AUO的頂頭上司。
Kuma 先離開DuPont,返台加入AUO。當台灣逐漸成為全球面板的主要供應地時,KT也回到台灣加入AUO,後來成為IDBU的事業部長 — 他聰明能幹,能夠跨越技術與銷售兩大領域。當時IDBU技術處有兩百多名員工由CT帶領,行銷業務處約六十名員工則由我負責 — KT是CT和我的直屬長官,彼此溝通與互動非常有效率。
在2003年初,AUO進行大改組,兩個事業部被拆分為DT、NB、TV(電視)、AV(手機)四個事業部;KT轉任NB事業部長,LJ 從生產單位調任為DT事業部長,我則成為執行副總Kuma的特助。AUO當時的產量僅次於三星,全球排名第二。
我在大改組後離開AUO,KT在不久後也離開了AUO,Kuma後來轉任佳世達總經理,接下來就是美國司法部在2010年起訴日韓台面板廠商的官司,當時LJ已經是AUO 的執行長 (附註二)。
——————————————————————————–
附註一:台翔航太的成敗始末,請參看拙作「生命饗宴」第三章「振翅高飛」。
附註二:友達光電的紛紛擾擾,請參看拙作「生命饗宴」第九章「高科技」。
==============================================
作者希望在「點滴在心」專欄分享2014~1960年五十年間的社會演變、心路歷程、以及職場經歷過的人事物,場景則涵蓋台灣、美國與大陸等地。計畫每兩週投放一篇文章,預計一年內共發表廿五篇文章 ( 23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