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河,是我的母親河。成年前,住在左岸的大龍峒;成年後,住在右岸的劍潭。六十幾年過去,居住從來不曾離她五百米以外。
小學時的遊戲場、元宵節的探險樂園、初中時看鄰家大嬸在荒埔種菜,成年瘋潛水射魚時還曾忍著惡臭,躲在八里左岸的蚵棚下等待趁著潮水進港來的海鱸。就算狩獵落空,也可採滿麻袋的孔雀蛤分享不知河水髒臭的「堤外人士」。
記不得河邊沙灘是什麼時候變黒的,也記不清河口的渡船什麼時候開始得繞道閃避沙洲。但約莫三十年前,在油車口玩風浪板,就知道河口中央有時還不過大腿深,落水時還可以順便摸幾個蛤蜊玩玩。
尤其民國86至88年,狂熱著海洋舟活動,夢想著要划遍台灣海岸;這條河就是我就近的練習場,上溯汐止、下行河口甚至砂崙、白沙灣,乘潮、逆水來來去去也不知道百數趟了。
那時候,水邊每一叢蘆葦、每一株水筆仔、夏天的八哥、秋冬時小水鴨和各種野鳥,都是好朋友。
停槳好久了!但這條河,無時不在我的記憶中;前天,被幾位年輕朋友騷動了心弦,重下三腳渡、重回河上。
雖河水仍顯髒臭,但比起廿幾年前水質已有些改善,人工整治的水泥河岸也漸漸被植物妝點綠化—她正在慢慢變乾淨、慢慢復甦。
再一次依偎母親河,期盼著:會有更多朋友來親近她!龍舟、西式划艇、獨木舟、小帆船甚至舢板船家,更多人來關心水質和環境,將來更能從這條河上找到更多樂趣!
頭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