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預測「AI + 大數據技術」會取代傳統民調與社會觀察家,利用時事-「韓國瑜 在網路上大戰民進黨」-來說明原委:
網路具有這幾項特色-匿名性+去中心化+互動性+傳播迅速…,在網路科技面前,再厲害的社會觀察家,也得讓位。這不是預言,而是早已經發生的事。
匿名性,使得網路文字極可能辛辣又尖酸,但是極真實!不致發生傳統電話民調的「機構效應」;互動強+傳播快,鼓勵網民勇於、甚至急於表達意見,「沉默螺旋」的底層不再消聲,所以能比傳統電話民調傳達出更多真實意見。
傳統電話民調,有效樣本僅一千出頭即算完成,民意如流水,若耗時兩週才能完成一份民調,第一天的民意與第15天的民意,能等而視之嗎?
網路上的任何一場直播或專訪,都無異於真實世界的一場造勢大會,但是,群眾多十倍、成本低百倍、效果快千倍,而且一場接一場,一旦勢頭造起來了,就能形成影響力,再傳播出去,終究會影響到真正的選民,化為選票,而且不用太久。
把恰當的關鍵字輸入給設計良好,「爬蟲」夠多的系統,在幾分鐘甚至十幾秒內就能得到結果,可以說是「即時民調」。
再來是能夠剋制組織動員的「去中心化」…詳細內容,請看原文,並請批評指教。
2018/11/5於觀策站刊出,2018/11/6 轉載,標標略不同,感謝此二網站編輯為我下標。(烏凌翔臉書)
頭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