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授權/醫學有故事/作者:李碧華】台北市仁愛路上的仁愛醫院像是有了歲數的貴族,流光清淺,隱在長廊後自成一區的牙科門診新裝潢後,被透亮燈光照映得有如韓劇「機智醫生生活」場景,出場的張智欽活生生就像螢幕走出來的魅力大叔。
音樂是張智欽的心靈擺渡,披上白袍以前,全台灣得過六個小提琴比賽冠軍,被恩師形容「琴聲細膩、情感豐富」,拉琴和手術同樣精準地循著人生節奏前行。學琴十一年,張智欽進入醫院擔任住院醫師,再次參加成人組音樂比賽拿到全國冠軍。高光的瞬間,欣喜的去跟恩師楊老師報喜訊,沒想到劈頭第一句話居然被問,「拉這樣,你也敢出來比賽?」
老師面對音樂沒有妥協空間:「你有那個能力可以做好,卻只以這種玩玩的心態來參加比賽,雖然還是拿到冠軍,但卻不是該有的表現。」張智欽一句話也說不出口,心裡疙瘩了好久,但老師所堅持的,他懂,能力多少是一回事,但卻應該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
成為醫師後,張智欽邀約各方同好,構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興味,在懸壺之外展現才華。台灣第一個醫師樂團「醫聲室內樂團」在1990 年成立,2000 年再以「醫聲」為班底創立「市民交響樂團」,2001年,個人首場獨奏會「音樂無界」於新舞臺登場,2010 年開始擔任世界醫師交響樂團首席,成為該團首位擔綱獨奏的非職業演奏家,自此踏上國際舞台。
直到現在,張智欽始終以一個業餘小提琴演奏者的身分跟職業音樂家同台競技,擁有像專職般豐富的經驗,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
可貴的脊梁精神
以仁心為本心,醫者可貴的是敢醫敢言的脊梁精神。透過體察萬物的眼睛,吸納本體之外的藝術、文化和歷史來演繹出自身美學素養。他認為,美善的考量包括生活細節、年齡、照護的能力及發生問題以後的處理態度,治療的方式沒有唯一的絕對。
在他看來,美的規則是能量的釋放,心靈的交流,生活的體驗,不只談牙論齒,也交換了醫病彼此的信念與初衷。內心的惦記,殷殷的期盼,就是病人的微笑曲線不斷上揚。「沒有在音樂班長大,但可以發展兩種以上的興趣及工作,」牙科是醫學與美學的交集,而在樂器的對談間,享受的是人情互動。
官網網址:https://www.mhustory.com/
完整原文網址:https://bit.ly/2ZLP3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