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多的幫助,有時候比沒有幫助更糟-狄更斯
最近,有一部很棒的電影是《哈佛沒教的幸福課》,其中有一段劇情是女主角接受心理醫師的諮詢,希望可以達成人生清單的過程,在詳列每一個目標,有一項喝到小時候最喜歡的櫻桃汽水,女主角問:「只要這樣我就會幸福嗎?」對於多數的事情,高知識的女主角總是充滿了質疑,似乎忘了初衷,經歷這些過程,所帶給我們的感受是什麼,往往比過程更重要不是嗎?
有一回,我遇到一個研究所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他說雖然進了資優的學校,但是一直很不開心!我詢問他:「為什麼?」「因為我們家中父母兄弟都是工程人員,大家討論的話題都是科技,但是我非常喜歡與人接觸的溫度,過去這一段求學的過程,一直沒有辦法投入熱情,勉為其難才完成畢業製作。」「那你有跟家人反應嗎?」「我不敢,我在家是最小的,家人的話題都是科技,不太允許我做服務業。」
我泡了好喝的咖啡配上他帶來的巧克力蛋糕,聽著他緊張地準備著明天台北的面試甄選,沒有給上什麼專業性建議,「真的喜歡嗎?那就去試試吧。」隔天,他在會場打了電話來給我:「小合姐,我甄選上了,要從事飯店餐飲業了!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跟做別人提供給自己的選擇,究竟何者對未來比較好呢?
我們很難從當下的狀況論斷,就像種下了一顆種子,你要等到他開始發了芽,才開始施肥、澆水,直到長了葉子才開始修剪枝幹,需要耐心等待,卻需要有種子迸芽的勇氣,這層殼是堅硬的,但是需要真心從內往外掙脫,才會長得開心茁壯。 對於事情的堅持強化自信 在職場上,除了追求著頭銜、追求著業績、追求著金錢的回饋,我常常問這些成功的經理人們,你們還享受了什麼呢?
不少商界的主管都回答我:「打勝仗的滋味,對於會議桌上原則的堅持,讓整個案子順利的推進,儘管我們只是小小的螺絲釘,但是非常具有成就感,也快速地累積了個人自信!」在狼性中國的職場文化推進下,不少企業開始反思,我們過去十年教養方式是否太放鬆,缺乏了競爭跟刺激,讓我們越來越習於守舊。 「我不想加班,但是因為大家同事都一起,提出想法會被說話。」「溝通很麻煩,就要解釋理由、還要傾聽狀況,我不想嘗試,反正我只想準時上下班。」
這些碎念從進入職場快十年的 Sandy 嘴巴中聽到,覺得非常驚訝:「為什麼你會這樣想呢?這樣上班不會很沒動力嗎?」「何必呢?現在的工作事務都很固定,那有什麼時間再去變動,改變了一些,就要影響很多人,不要惹麻煩,穩穩領薪水就好吧。」確實這是很多人的無奈之處,扣掉上班時間,下班跟假日還有應付不完的家人以及生活,如果有頭髮誰願意當禿子呢? 每個人立場不同,不要怕堅持立場,而是需要做到三個動作,「理解、告知、接受。」
很多人怕被討厭,連開口都沒有,就完全放棄知道答案,其實說了,就會有回應,回應之後,告知想法,大家接受最後討論的結果,才不會長期累積在心理,變成個人的壓力,聊八卦當然也會一樣的效果,只是,聊完之後並沒有解決問題,搞不好壓力更大!說些正面的事情吧…! 尊重對方有討厭你的權利 在工作上,大家互動了越久,就越瞭解對方個性,也害怕衝突。
「你明明知道我以前做企劃的習慣是什麼樣,為什麼要改變這一次的企畫格式?」有一回我在擔任展覽公司總經理特助的時候,老闆指著企劃書問我,氣勢相當驚人,嚇得我直發抖,但是我還是認真的把話說完,「過去的格式確實很好用,可我們試了一下,發現修改了小部份,會更好閱讀!」含糊地把這句話說完,老闆的臉色總算好看了一點。
「好吧…!我試試,但是下次要改我東西之前,要先跟我討論一下。」就一個華麗轉身離去了。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對未知的事情恐懼,甚至在還沒有嘗試之前,就開始演起小劇場,假設我說了,依照對方以前的個性,一定會暴跳如雷?假設我做了,搞不好他會如何如何,不論我們預設了多種的立場,每個人都會隨著時空不同,年歲增長,閱歷不同作出不同的應變,所以,不要擔心被討厭,反而要先尊重對方,因為每個人都有討厭你的權利,沒關係的…!只要解釋清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