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草嶺古道,是民國66年11月間。那年學校畢業後在桃園龍潭服役,下完基地營測驗結束後開始展開長達一個月的500公里武裝越野行軍,一路餐風露宿的在北部山區裡轉。
記得那時貢寮一帶人煙不多,山下全是稻田,稀稀落落的紅磚瓦屋或土牆茅舍點綴其間;古道還是狹窄的土路,由於平常少有人走,路跡並不明顯,而且坑坑漥漥,兩旁盡是樹叢和一人多高的芒草,待接近山頂看到”雄鎮蠻煙”勒石和虎字碑,才曉得來到了傳說中的草嶺古道。
埡口附近山巒遍生芒草,花開時節,在秋陽下閃著金色光芒。風起的時候,似海潮般一波波的翻騰著;路旁有一小小的石頭土地公廟,過了土地廟前行不遠,視覺豁然開朗,藍色的太平洋出現在眼前,龜山島靜靜的伏臥在海上;這也是生平第一次看到龜山島。
下山之後,在大里天公廟走廊上打地舖宿營睡了一夜。多年後重遊天公廟,我還記得當年打地舖的地方。
彷若昨天,一轉眼41年過去了!
近年來,草嶺古道在觀光局東北角管理處的整理維修和積極推廣下,已成為台灣北部最著名的秋日賞芒花勝地。草嶺古道也陸陸續續去了不下十次。
幾年前有一回,幾名小學同學自美返台,適逢深秋,我帶他們走草嶺古道賞芒花。不料剛巧是草嶺芒花季開始的第一天,沿途人山人海,不僅從外頭路口就開始交通管制,需比平常多走半小時路,待走到登山口時,見人龍一路朝上迤邐,不見盡頭而且半天不見移動,搞不好已排到了山頂。眾人坐在登山口觀望半天,吃完便當後當下便打道回府了。
後來學乖,絕對避開芒花季的假日前往草嶺賞芒;這回特別選在芒花季開始的前一周前來,雖然芒花還未全開,但是已略顯花海氣勢;尤其秋高氣爽,登山不會感覺溽熱,和山友邊走邊聊,不知不覺已達山頂。倒是埡口一帶東北風極為強勁,吹得人幾乎無法佇足,只停留了片刻,便到下方找尋避風之處。
這也是歷年來遇到山上風最大的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