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蟲蟲旅行回顧〈1〉鬼臉天蛾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圖、文:柯焜耀

回顧這一年來追逐蟲蟲的過程,可以用「精彩無比、驚喜連連」來形容,許多心中想的夢幻尤物,居然會自動出現在我的行旅中,或許是蟲蟲們感應到我對牠們的想念吧。歲末年終,一起來回味吧!

去年夏天,我在台灣最北的石門山區無意間發現一隻長得像海馬的肥肥毛毛蟲,回家一查證實是「鬼臉天蛾」的幼蟲,於是我開始尋找牠成蟲的蹤跡。

今年春天,我為了幫「商業周刊」寫一篇旅遊美食稿,遠赴台灣尾的大梅、里德部落採訪,就在恆春半島遇到了鬼臉天蛾的成蟲,也揭開這一年一連串驚喜的序幕。

屏東四重溪溫泉附近的大梅部落有棵「會走路的樹」,那是一棵大白榕,它的氣根不斷往外擴展,接地後就成了另一棵子樹,好像是一棵會走路的樹,不斷往外出走。

調皮活潑的大梅部落婦女在「會走路的樹」下合影

這就是我在台灣頭石門山區發現的鬼臉天蛾幼蟲

鬼臉天蛾。(柯焜耀攝)

里德部落欖仁溪步道巧遇鬼臉天蛾成蟲,背部骷髏頭狀的紋路是「鬼臉」名字的由來。

台灣尾也有台灣黑星小灰蝶,與台灣頭的相同,證明台灣真的只是個小小島。

恆春半島的台灣青山蝸牛,今年夏天我在台北的坪頂古圳道也遇過它。

在恆春半島第一次遇到切翅單環蝶,後來在台北中正山、花蓮佐倉步道也遇到。

恆春半島遇到的台灣雙尾燕蝶,在台北石門、萬里山區也遇過。

 

頭條留言
柯 焜燿
柯 焜燿
柯焜耀原為報社記者,主跑台灣島內的旅遊休閒20年,被人們稱為「台灣旅遊省長」。退休後熱衷於探索大自然生態,經常發表動植物生態的有趣報導,並義務性舉辦「省長緩遊團Nature Watch」,免費導覽、分享他的野外見聞。柯的導覽生動有趣,參加者包括大學教授、退休律師、保險業者、飯店員工…,有的甚至三代同堂一起參加,深獲好評。柯說:「社會太紛亂,禮失求諸野,大自然會給我們很多的知識與啟示!」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圖說:黃世洲夫婦(左四、五)在新開張的大東屋文心南...

3000公尺高原天鏡

老天非常照顧我們,三步併作兩步,我們到茶卡小火車站,走出雨幕、進得塩湖,天晴陽光露臉。

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青海遊第三天,一行人到了熱貢「唐卡畫院」,聽聞台灣南部大雨成災,掛念家鄉親友,也祈願萬佛痛惜,護祐所有親友。

不到黃河心不死 黃河上青下黃

年輕時參加學生舞會,有首熱門西洋歌曲叫:Yellow river,是快曲,振奮人心。 青海遊第二天,上、下午兩回總計親灸黃河兩個小時,同樣精神亢奮,睜大眼睛、大開眼界。

西屯區台灣大道8/8-8/9夜間燙平施工 中市建設...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為提升西屯區主要幹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