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尤子彥
總是入戲太深,是我做記者的好習慣也是壞習慣,「大店長讀書會」便是一例。
嚴格說來,「大店長讀書會」是一個不讀書的非典型讀書會,它是我在2013年5月,出版《大店長開講》一書後,與肯默設計黃信彰總監、六星集江慶鐘總經理共組的社群平台,每個月舉辦講座,邀請服務業大店長前來分享經營思考。
靠著「化緣」講師與場地的方式,迄今不間斷已持續逾五年多,還陸續成立桃園、嘉義等地分會,累積參加的人次少說五、六千人,今年底更將達成第100場的階段性目標。
施比受有福,我在大店長讀書會受益良多。比起接觸營收動輒千億的大CEO,因為有機會和各行各業的開店老闆交流交心,更貼近並明白服務業經營者的痛點,對從沒開過店卻主跑服務業、誇言以建立本土服務論述為職志的我來說,每回讀書會都是打磨自己採訪能力,最好的學習充電場合。最特別的是,還結識了一群致力提升服務業,打造家鄉美好生活的志同道合夥伴。
回頭說,之所以想成立讀書會,並排除萬難持續下去,出發點是想找一群能一起征服人生百岳的「山友」;但開啟這個念頭,則是被自己在2013年2月主做的1317期《商周》封面故事所影響。
「知己X知識=改變一生的力量」是該期封面主標,故事線索來自國內紡織大廠旭榮集團二代、也是創辦WorkFace Taipei的黃冠華,他父親的讀書會不但一辦就是三十多年,父親還在他14歲那年邀同學慶生時,對著一群國中生諄諄教誨,讀書會之於改變人生所起的巨大效用。因為,黃冠華父親認為,「人生的競爭,是觀念的競爭」。
故事線索,是形成一個雜誌封面題目最開始的發想源起,一個基於某些職業判斷,認為有開發價值的新聞線索,就像毛線球的線頭一樣,越扯越長也越有戲。於是,循著線索我一路採訪長大後的黃冠華所創的「走思會」、中部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七七讀書會」,以及由企業老闆組成的「美生會」等讀書會,完成主管交辦的封面製作任務。
然而,寫作的另一面,其實一條通往自我對話的暗道,特別是當書寫一件充滿正面能量的事情,它往往並不如煙。該期雜誌送印、上架銷售到隔週下架後,任務雖已過去,但我卻始終還沉浸在我寫在雜誌上,和讀者分享的讀書會威力與美好。
譬如說,黃冠華父親靠讀書會,把公司從中小企業拚到成為全球化公司;觀光教父黃信彰在「走思會」找到情比兄弟,當他弟弟往生時能一起喊痛的好友;「七七讀書會」的蔣之敏,因為長年和另一半張衡州參加讀書會,發現「原來另一半的內在也是一座寶庫啊!」這樣的美好。
當時我在內心問自己一個問題 : 既然都白紙黑字告訴讀《商周》百萬讀者,辦讀書會能帶來如此不凡的改變力量,好處還說了21頁才說盡,身為報導者的自己為什麼不也去做呢?如果不去做,說嚴重點,豈不和賣油郎不敢喝自家煉製的油,建商不願住在自己蓋的房子內,一樣難以令人恭維。
「25場尾牙春酒、306封拜年簡訊、1213個臉書上的朋友……新春過年期間,你的好人氣如同跨年煙火般耀眼,片刻的美好,只是短暫的過眼炫目,還是能沉澱為一罈佳釀?」這是讀書會該報導整套文章,開場導言我向讀者提出的問題。如今回頭看,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拋向自己。
幸好,我很感謝6年前的自己,選擇相信並實踐《商周》報導所說的。
#往事並不如煙
本文獲得「商周.com」授權轉載,原文:記者的10年挑戰:系列3
一期雜誌封面故事,如何促成累積上千人參加的老闆讀書會,背後初衷是資深記者這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