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戰火無情父子分離,陳力俊回憶父親陳志力

「民國38年(1949)的那一年,國共內戰的局勢已經到了最後關頭,我父親陳志力將軍在成都機場,親自送母親與我們幾個小孩搭上撤往台灣的飛機,這一別離,就再也無法得知彼此的消息,母親直到過世前,都沒能見著他一面。」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校長陳力俊感慨地述說往昔。

當時,成都機場在同一時間起飛的班機中,其中一架不幸撞山失事,但陳將軍始終無法確定那是不是家人所搭上的飛機。隨著大陸淪陷,兩岸失去聯絡,將軍就此生死未卜。

國際知名材料科學家,曾任清華大學校長的陳力俊,談起小時候渡海來到台後的生活,「母親帶著兩位姐姐、一位哥哥與我共四個小孩,一家五口先是住在高雄岡山的親戚家,沒多久搬到新竹定居。那時候,我們家擁有『無依軍眷』的身分,但我們沒有住在眷村,一家人靠著母親辛苦工作,撫養小孩長大。」

父親雖不在身邊,政府其實對無依軍眷相當照顧,「像我一直記得,小時候每個月有一個人會騎著三輪車,載著配給的生活物資,包括米、油、鹽之類的物品到家裡來,在那艱困的時代有如雪中送炭。我們幾個小孩也非常用功,從小課業都拚到獎學金,幫母親減輕不少負擔。」陳力俊回想。

陳志力將軍戎裝照。(圖/陳力俊提供)

儘管日後自己沒有跟隨父親腳步走上從軍之路,但他提到,「身邊周遭經常往來的親朋好友,不少本身是軍人或是軍人子弟,所以每當見到軍人時,總覺得倍感親切,無形中也產生一股對軍人的認同感。」

奇蹟般恢復聯繫,分別多年再相見

由於三歲時就與父親分離,陳力俊幾乎沒有留下多少印象,「母親常常告訴我,關於爸爸的個性、想法與為人,是相當體貼照顧家人的一家之主。」他笑著提到,「年長的哥哥姊姊們,比較記得他的樣貌,常說比起嚴厲的媽媽,父親反而是溫柔慈愛的,而且夫妻的感情非常好。」或許是因為從小常聽到家人對父親的描述,幾十年後,等到父子終於相見時,陳力俊的內心沒有出現任何疏離感,而是感受到一股油然而生的親情。

陳志力、湯彥夫婦合影。(圖/陳力俊提供)

陳力俊提到,「我們長大後,姊姊始終沒有放棄尋找父親的念頭。由於我們曾住過南京,舅舅還住在那,她就試著寫信,沒想到竟成功聯繫上了。」就這樣,總算得知大陸淪陷後,陳志力將軍的遭遇。「內戰一結束,父親遭共黨俘虜,人被帶到山東勞改,這一去就是二十多年,當我們得到消息時,人仍然待在勞改營受苦。」

當時,陳力俊的兄長已經到美國發展,「姊姊曾寫信到中共駐美大使館,不清楚是不是這個原因,父親突然被釋放,姊姊跟著趕去大陸,接著透過輾轉的安排,讓父親能夠赴美與哥哥同住定居。民國69年(1980),我也來到美國,總算見到他了。」陳力俊略帶遺憾的說,「母親沒能來得及與他相聚,但至少臨終前,得到父親仍在的消息。」讓一顆懸了幾十年的心,終於可以放下。

愛國心激發從軍志,苦撐熬過勞改歲月

直到這時,陳力俊才有了機會慢慢去認識父親的過去事蹟。祖籍在浙江的陳志力將軍,年輕時受到國民政府、黃埔軍校蔣中正校長高喊「打倒軍閥、統一全國」的號召影響,引發了愛國青年的熱血精神,19歲時與幾位好友一起前往廣東報考軍校響應,民國15年(1926)8月入學,成為黃埔軍校第六期通信步兵科的學生。

陳力俊談到,渡海來台後,母親獨力照顧四個小孩。(圖/陳力俊提供)

陳力俊說,「父親告訴我,那時通信科的教官是德國人,課程內容相當專業精實。沒有多久,他參與了北伐作戰,之後調到孫立人將軍領導的稅警團,因為表現優異,三十多歲升為少將。八年抗戰時,曾跟著孫將軍投入上海淞滬會戰。抗戰期間前往印度受訓,並且在陸軍七分校擔任教官兼大隊長。」

隨著作戰任務的分派,陳志力將軍轉任成為胡宗南將軍旗下的通訊兵團指揮官。他談到,「當時胡將軍部隊是抗戰期間,蔣公計畫保留的武力,準備以完整的裝備與人員日後對付共產黨。」可惜的是,國共內戰爆發,情勢卻日漸惡化,國民政府開始執行撤退將領家屬軍眷計畫。

「父親送我們上機後,接到其中一架飛機撞山的消息,卻無法確認到底是不是我們搭的那班。從敗戰遭俘虜被送勞改營,過了二十多年,一直到姊姊找到舅舅,父親那時候才知道我們平安到了台灣,才能寫信重新聯繫。」他說。「母親一知道爸爸還活著,就想著把台灣的事情處理完畢,回去大陸與父親團圓,可惜這個願望最後沒有實現。」

老將軍在美國住了十幾年,等到年歲近九十高齡後,心生葉落歸根的念頭。陳力俊談到,「其實我們還有一位最小的妹妹,當年剛出生不久,留在鄉下由祖母照顧,所以沒能跟著到台灣。後來,父親與妹妹一起住在杭州度過晚年。」

1982年,陳志力將軍攝於美國加州紅樹林公園 。(圖/陳力俊提供)

「父親的身體相當健朗,他在95歲的高齡時,我們還能一起繞著西湖散步長達兩個多小時。」陳力俊回想到,「除了軍人的體魄,他還說這是勞改的這些年,被磨練出來的身體。」不過,老將軍也看到許多撐不過折磨死去的人。他則是幸運受到不少人的照顧,在彼此互相幫忙扶持之下,一起挺過最煎熬的日子。

勿忘黃埔百年歷史功績,戰爭釀悲劇籲避戰謀和

走過百年歲月的黃埔軍校,從完成北伐全國統一,到領導國家抵抗外侮侵略,陳力俊認為,「即使到了台灣,也是仰賴無數黃埔軍人的流血流汗,建立了台灣民主、自由和繁榮根基,這是黃埔軍校的偉大之處,我們絕不能忘記黃埔的過往歷史、功績貢獻。不管是黃埔子弟或是一般國人,都應該由此建立國家認同感,並正視和平的重要性。」

陳力俊深刻感受和平的可貴,呼籲應努力避戰謀和。(圖/樂聯網編採中心)

「如果沒有發生戰爭,我們就不會與父親分離,度過一個沒有父親的童年。」陳力俊忍不住嘆說,「我其實很希望能再了解更多關於父親的故事,然而雖留有遺憾,我們已經算是幸運。不過,一個和樂的家庭,當然希望一家人能夠團聚在一起。」

他強調,「面對未來,台灣最重要的就是和平,我們應該努力避戰謀和,尋求一條和平的道路,絕不要讓戰爭的悲劇再次發生。」

頭條留言
柯宗鑫
柯宗鑫
新聞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荊柯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tsunghsin.ke/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末日來得太快 最後一個星期日詼諧愛地球

【記者廖宥婷/台中報導】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劇場鬼才唐從聖 大墩講堂開講 教你從表演藝術翻轉人...

【記者廖宥婷/台中報導】 我演故我在!大墩文化中...

「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嘉許計劃」頒獎典禮 2024 ...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

力勁科技發佈2023/2024財政年度全年業績

技術創新冠絕全球 穩守壓鑄機龍頭地位 注塑機業務復...

俊盟國際公佈2023/24財年全年業績

純利按年增逾六成 擬派末期息每股2.0港仙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