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尚智
這是關於晚年生活的「3C」使用模擬心得,以現在的筆電運算強度,確實「3個螢幕」來搭配最剛好。休閒,或者退休的螢幕之前的生活,這樣子的主結構最好,我在香港的家因為空間不大,集中感十足,恰好可以來演練許多晚年生活的空間配置與動線結構。
大書桌要切分兩區,一邊放筆電螢幕,一邊空放文具彈性,而不是電腦老是放在正中央,三個螢幕的左邊螢幕上,置放兩個瀏覽器;一個分頁切看「新聞/臉書」、一個多分頁看不同「國際投資品項的即時行情」,右邊螢幕上,則同時做影音檔案的運算處理。比如最近找到殺手級專業軟件,可以處理轉檔直接將八、九0年代流行歌的原曲去人聲變成伴唱帶;希望能弄好300首此生最愛的歌,並且連Pitch升降調都一次到位。(畢竟像是黃鶯鶯平均要升2key,張信哲的歌則平均要降4key),至於中間主螢幕,則是打開文字軟件,打字書寫、紀錄些東西。
除非特別提筆寫毛筆、簽名、鋼珠筆刻意懷舊的寫字,否則「電子打字」的書寫,如今幾乎已經成為大腦手指的同步主要意識了,如今在大腦中,文字也以「橫排記憶」居多,這使得即使蓄意專心的閱讀書籍,原本用筆隨手畫線眉批,現在也幾乎都在「筆電前讀書」,讀時過程的思考心得就直接打在筆電螢幕上,筆記檔案也就同時雲端同收入手機裡可以隨時看著了。
隨著年紀漸老,身心許多無不應以「收斂」為要,更懂得去揚棄一些,包括時事環境的共振喧嘩,對於自己正在自然老化能夠認清接受事實,本身就是一種順運的自在。
關鍵尤其在於:身處這個時代,終究也要懂得進入一種「生活行為的編程」,同時去合理找到某一些「減少無謂重複、增加樂趣效率」的機制!而這個其實需要在真正年老前,好好的開始「自我研發」!
1.)如今不時反覆研發,首在自己的「晚年修行」主軸。
2.)研發調整著「飲食、運動」,找出合適自己晚年常伴的食材比如味噌,同時搭配外出溫泉、散心等基本「生活休閒」。
3.)音樂是靈魂的食糧,原則上新的作品可以不必找聽了,青春以來陪伴在內心的,則要有系統的再全面多聽幾遍;中英日文流行歌曲,全面打造一部原曲原音伴唱帶歌庫,既溫存追尋、也恣意消磨。
4.)研發著除了英文、日文保持語言感的溫習熟悉之外,中英日文的「文學」尤其「詩詞」賞析,漸成為今後晚年還值得付出時光的對應選擇。
5.)而我終究不會是不甘寂寞的人,因此與其去做義工之類,僅剩不想多的人際往來,終究更願意定期定時的與知交好友南北的往來。
.
因為真正重要的,不是「填塞晚年生活時間」,而是能夠深具品質的「身心平靜、清醒、飽滿」!不必等到晚年的是,眼前當下每一件事,都要專心徹底的做到透盡!全力以赴,一如彼時少年。而不去傻傻以為,之後的人生始終還可以有去重複、去隨意體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