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

一分鐘救台灣

繼下午二點開車行經總統府鳴喇叭十秒鐘之後,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發起「6月6日晚上8點,全台家家戶戶,各行各業大家熄燈1分鐘」救台灣的活動。

響應購贈國際疫苗護台 慈濟:加碼認捐「搶時間」

繼永齡基金會、佛光山國際佛光會聲明以蒼生為念,爭取購買國際疫苗,人道援助護台,慈濟功德會今日表示,疫苗採購是與時間賽跑,假設慈濟無法即時購得國際疫苗,只要任何單位、民間、宗教團體取得原廠疫苗,慈濟願意加碼認捐給台灣民眾使用,「這是要搶時間」。

再見永不老的頑童詩人 管管告別

詩人管管告別式,今(14)日下午5時,在臺北市立第二殯儀館景仰樓至真一廳(一樓)舉行。5時家祭,5時20分起公祭暨追思。

作家筆墨 當文學與美學遇合

5月1日,由長歌藝術策劃舉辦的《作家筆墨》聯展開幕,參展藝術家中除了已逝藝術家楚戈外,亮軒、曾昭旭、羅青、劉墉皆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致詞。在書畫家身份之外,參展者皆為台灣60年代以來深具影響力的詩人、作家,此次展覽特別展現他們在文學之外的筆墨才情,而開幕式上參展者暢談文學與書畫、傳統與現代,如同一場妙趣橫生的文人雅集。

紀惠容談網紅迷思 關注數位性別平權

母親節來臨,監察委員紀惠容委員今天在母親節前夕表示,台灣女性在各行各業逐漸嶄露頭角,但進入女力專業社會仍有一段距離。

太神了!警憑一句話助8旬嬤返家

新北市土城區一名近9旬老阿嬤,日前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幸經新北市警察局土城分局清水派出所警員周家麒的協助,僅憑一句話就讓周員找到阿嬤住處,進而通知阿嬤家人至派出所接回,讓家人十分感激警方協助,大讚警察太神了!

徒步環島愛台灣 健走達人陳樹景起行30天

上午9時30分,健走達人陳樹景手持「2021挑戰生命─徒步環台健走」關東旗,自台北101大樓正門,邁開大步,堅毅直行,夥伴俊歌、廖姊、梁華傑及謝孟玲伉儷等4人緊跟在後,陳樹景太太及女性友人開保母車壓陣,正式展開挑戰環島健走愛台灣30日活動。 記者上午也加入行列,陪走至後山埤,當行經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時,梁華傑提議隊伍中四位中年大叔打卡合影,誌記曾經的軍旅生涯,還引起保全人員上前關注。

傳承本土文化 游錫堃、邱臣遠、洪世謀吟唱台語漢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立法院長游錫堃、立委邱臣遠3日在立院紅樓簡報室,吟唱唐代張繼〈楓橋夜泊〉及明代楊慎〈臨江仙〉古詩,灘音吟社社長洪世謀示範唐代杜甫〈客至〉,抑揚頓挫,平仄斷句,聲韻悠長,令發布會現場洋溢思古之幽情。

息燒施(火供)法會 速速息滅瘟疫災厄

慧吉祥活佛2日在臺北聖興天后宮,舉辦「2021天佑全球,茹素祈福─息燒施(火供)大法會」。活佛端坐高台,口誦經文,揮舞法器,依照儀軌及壇城如法的修持,信眾們用虔誠心供養,經過他佛法加持,轉化成殊勝供品,以火燒供養十方諸佛菩薩,下施六道眾生,令法界一切歡喜滿足,十方安樂吉祥!

臺北聖興天后宮 聖興媽神威顯化,有求必應

「2021天佑全球,茹素祈福─燒施(火供)大法會」,2日上午在南港區臺北聖興天后宮舉行。同時恭祝媽祖1062聖誕,獻壽桃2058顆,信眾們湧入參拜,虔誠祝禱闔家平安;現場並有媽祖號-稜轎腳祈福活動,吸引男女老幼參加,同領聖興媽聖恩。 臺北聖興天后宮,座落在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39號,占地200 餘坪,以「新東方」為概念的禪風設計風格,採用現代俐落的線條框塑出行宮外型,東方樸質元素,醞釀優雅文化之境。

燒施法會茹素祈福 慧吉祥活佛主法護佑台灣

全世界最大-32尺彩沙壇城息燒施(火供)大法會,2日在臺北聖興天后宮,由依尊第十八世種菟仁波切(慧吉祥活佛)主持,燒施(火供)是藏傳佛教(密宗)消除障礙最具威力,加持力極為強大的法門;對超度亡者,及為生者祈福,乃最無上大法。

社會創新地球日 唐鳳:修護地球,永續繁榮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22日指出,全球的氣候變遷,是人類共同面對的緊急狀態,我們應該用更具有韌性、更永續的方式,一起來思考要怎麼樣迎向未來? 唐鳳說:「社會創新,就是眾人之事,眾人助之。為何眾人呢?因為一個人容易孤單、退卻,眾人結伴同行才能夠溫暖、堅強!」他呼籲,面對全世界共同挑戰, 透過集體參與,思索對於未來的想像,討論如何用創新的方式,一起面對、一起修護我們的地球,「Restore Our Earth,Live Long and Prosper.」。

「天馬行空」當航母 社會創新愛地球

守護地球,人人有責。天馬行空城堡創辦人林珍宇、賴欣儀22日開放室內親子空間,推出熱鬧市集、心靈講座、手作DIY,邀請學者及社會創新夥伴們、親子 共享,一次滿足攤位、座談、體驗三種饗宴。賴欣儀表示,未來考慮每月規劃一天,行動愛地球。

千錘打造、一錘定音 銅鑼廠技藝傳承陷危機

位於新北市三重區的「三重銅鑼廠」,目前已傳承至第二代,由潘氏兄弟共同經營。每一面不同厚薄度和形狀的鑼,敲出來的聲音也大不相同。過去製作銅鑼是用手動式的機器,隨著時代進步,才改用更方便快速的機器。雖然現在生產是仰賴機器,但後續也需以手工方式去調整及試音。 三重銅鑼廠師傅潘則榮說:「試音是靠經驗的累積,都是憑自己的音感,除非是需要調出音階的鑼才會用到調音器。調音也要看運氣,有時試幾次音就準了,有時也有可能試到幾百次。」

神奇印加果 – 長在樹上的深海魚油

吃對食物,就和養成運動習慣一樣地重要!三分靠運動,七分靠食物,以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而言,飲食比運動更重要,想要打造代謝力就從好油開始
- 廣告 -

最新文章

頭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