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

聽損青年冰島自駕旅行圓夢,電子耳羽球選手斜槓活動主持

31歲的瑋哲在四歲時因為重度聽損植入了電子耳,當時的他學習ㄅㄆㄇ都覺得相當困難,但也阻擋不了他心中的夢想不斷發芽!為了親眼探尋地球上的美麗風景,他用膽識克服重重阻礙,隻身前往冰島,自駕完成圓夢之旅,並...

【人物】飯店主管轉職房仲帶來更多工作彈性–永慶房屋經紀人張馨華

全心投入飯店業長達十餘年,張馨華從校園進入職場,第一份工作就是需要經常接觸國外旅客的環境,她從最早的櫃檯接待,一路晉升為飯店主管,日積月累的歷練,讓張馨華培養出對人敏銳的觀察力。 彈性工時成為轉職的...

【賴桑論酒】 這支酒,不簡單 一款精釀高梁酒的誕生

「殿堂裡神一般存在的職人在走回民間的那一天,台灣的高梁酒市場一夕間變得更具精緻感」 賴舜堂 台灣酒神賴舜堂博士, 以獨特的技術及獨家開發的蒸餾設備, 利用二次蒸餾、二次陶甕陳放技術, 降低高...

【人物】服務他人,最令人開心 – 華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徐勳

退休後的生活反而過得更火熱,現階段任職於國寶集團,同時也是知名扶輪社社長,明年亦將接掌獅子會會長,王徐勳的職業生涯,向以「服務他人」為首要使命,今年五月接下華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一職後,在會務的推展上,...

【創業人語】奏起飄然起舞的甜點樂符 – 睿式甜點Ray’s Pâtisserie

【圖文/字圖所整合行銷《創見者們》】 徐君睿         睿式甜點Ray's Pâtisserie創辦人 大三那年的暑假,徐君睿家中偶然在廚房安裝的一台嵌入式烤箱,意外觸動了他跨足烘培產業的想...

【人物】穩健型房仲經紀人 陳冠霖在永慶為自己拼出百萬年薪 永慶房屋師徒制讓房仲新人「問到飽、學到滿!」

穩健型的成功範例,以一個表現優異的房仲經紀人來說,陳冠霖的職涯軌跡卻更有故事性,線性的一步步走向目標,靠的是那句她不斷強調的「勤能補拙」。外語能力佳、曾出國打工度假,最後為何選擇回到台灣走進房仲領域?...

【人物】即使一滴,都是精釀 國寶級釀酒人 – 賴舜堂博士

「他是,台灣第一鼻」… 敏銳的嗅覺與味覺,是造物主賦予賴舜堂的天賦,自幼就喜歡將神案上的酒喝個精光的他,是個與生俱來品酒者,順著這個資質,賴舜堂一生的成就、名氣,甚至是挫折、辛勞,都與酒緊緊依附,「...

帶遠百轉型布新 徐雪芳獲新北女傑獎

由新北市政府舉辦,首屆「2022新北企業精典獎暨女傑獎」活動之中的「新北企業女傑奬」,在專業評審團歷經半年時間,兩階段嚴謹評審,最終共有 10 位傑出女性企業主管脫穎而出,其中遠東百貨徐雪芳總經理帶領遠百轉型布新,績效亮眼,榮獲「新北企業女傑獎」肯定。

【人物】媒體人挑戰自我,在永慶找到人生薪價值 助人圓夢,讓他勇於一搏 – 永慶房屋經紀人林書毅

學以致用,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這樣的人生模式,或許是最輕鬆的「社會化」過程,少了轉折與掙扎,一路順遂似乎是可以預期的事;傳播出身,在進入永慶房屋之前,林書毅曾經是為挖掘事件真相跑在第一線的記者,之所以...

允武允農大丈夫 張民善機智弭平湖口兵變

記者賀緒文/台北報導 「感謝孫立人將軍,民國38年派專機接陸官22期安徽籍學員自成都來台,我才有今日的榮光。」前陸軍總司令部陸戰發展委員會副主委、前退輔會武陵農場場長張民善,9月1日歡度96嵩壽...

【人物】為圓夢努力追夢,新鮮人跨海實踐自我 以聆聽與建議在專業領域發光 – 永慶房屋經紀人穆垚靜

來自馬祖,為了實現學生時代與妹妹立下的約定:「出社會後,努力工作為家人買房」,隻身到台中唸大學的穆垚靜,畢業後就選擇留在台灣,為的就是想要借助自己的所學,在機會相對較多的環境中,找到一個職業生涯的基點...

陳信夫 — 活出新聞從業者典範的一生 | Paul Chen — Living the Exemplary Life of a News Professional

陳信夫 Paul Chen 我曾經歷許多風風雨雨,並學到許多與人打交道的寶貴經驗和英語的重要性 | I have experienced countless storms and gained ma...

讓變性者靈魂與身體合一 趙湘台,乘風破浪的老玩童

他受邀到香港參加朋友的婚禮,只見穿白色休閒西裝的新郎,濃眉大眼、斯文俊俏,不輸電影上常見到的港星。

主啊,請把窮人帶給我 田春生,用愛改變命運

「田醫師,您一定要救救我,我已經快活不下去了!」一位行動不便的中年婦人斜坐在輪椅上,隅隅行至以琳內科診所門前,滿臉病容的婦人,一見到田春生,彷彿見到了水中的浮木,聲淚俱下,哽咽地陳述自己的悲慘處境。

我目所及,皆是菩薩 賴德仁,溫暖擁抱精神病

是否只有在肉體上感覺到痛苦,才能被稱作疾病?若是大腦和靈魂有了裂痕,能不能得到溫柔的治癒?1990年代的台灣,精神疾病通通以一個「瘋」字概括。而在2021年的現在,大多數人面對精神疾病患者,已經相對理性,願意嘗試理解。
- 廣告 -

最新文章

頭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