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次亞洲大學足球錦標賽在台南舉行,讓發哥很想再為大家尋根,探訪這個在台灣寶島很有足球故事的古都台南。
大家都知道在台灣光復以前,我們被日本所佔據,而日本人傳統上是玩野球(即棒球)的,早年足球發展還不如中國大陸,因此才會有在1913年至1934年時期,我們中華民國隊曾創下連奪九屆遠東運動會足球冠軍的一頁輝煌史。
至於在日據時期的台灣寶島,足球運動並不普及,而台南算是整個台灣島上發展足球最早的地區,主要是受到早年英國人來台的開拓,台南教會學校長榮中學的英國人校長萬榮華算是關鍵人之一,他到長榮任職後,由校長帶頭開始教學生踢足球,早在1940年長榮獲全島高校冠軍,還遠赴日本參加比賽。
1945年台灣光復後,台灣曾首度組織運動代表團回中國大陸內地參加上海舉行的「全國運動會」,不過因當時在島內足球尚未開發成氣候,組不出足球隊而缺席足球單項競賽,反倒是在1948年上海全運結束後,當時台灣代表團的總管理即已故的北體開拓校長林鴻坦曾指出,特地從上海買了二千顆足球帶回台灣推展足運,這算是足球運動在台灣推展很重要的一步。
光復後,台灣地區省運會即由林鴻坦籌劃開辦至今,由稱之為省運會到區運會,再到現在直稱全運會。而在民國63年名稱由省運改稱區運會前,在「省運時代」男足最風光的就是台南市,那時期台南足球受到長榮教會開拓外,主要還有一些早年從大陸到台南的上海人很會踢球,他們在當時台南的亞航踢球,以50年代亞運老國腳徐祖國及陸慶祥為主,搭配台南老字號球會南友隊的元老戰將陳泰和黃金益等人,因此在省運時代的台南市足球成績相當輝煌。
了解足球史的人該知道,我們國家在1970年以前出席國際正式足球比賽,幾乎由香港的華人踢天下,較早前還有從大陸來台的上海幫國腳如嚴士鑫、金祿生、徐祖國和陸慶祥等幾人,參與過1954年亞運會奪金,之後則全是港腳撐腰,不過在那時期,台灣本土的足球員已漸漸冒出來,並且漸漸成為我們國家代表隊的正港國腳,而很多出自台南。
翻閱當年發哥為中華足球年鑑編寫的國腳名冊,出自台南的老國腳真不少,最早的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有陳泰和、陳光雄、黃金益及兵惠龍等前輩,隨後進入本土國腳自己出使國際賽以後,在70年代階段,誕生了更多台南出身的國腳,發哥依入選時間排列的話,這批台南國腳有沈瑞文、羅仁里、蔡橘煌(前三人已過世)、林和成、林芳信、李鴻義、張介元、林森明、許志祥、陳榮添、羅智聰、林鎗明(已故)、鄭龍如、林順天、陳應仁、吳耀宗、楊復生、吳水吉、許銘航、杜登盛及杜登乾兄弟等。
到了80年代,台南出身的國腳依然不少,依入選時間點先後又有葉賢明、蕭永福、蔡鴻義、林存智、張生萼、溫金賀、王敦正、黃頌舜、王義文等人,這些大都是長榮及慈幼出身的好手,隨後在80年代後期,台南幫國腳主打北門高中一批又一批誕生的華青好手銜接上來,有邱于展、劉佳樂、陳席儒、賴冠州、楊裕隆等人,還有其他出身的繆進忠及陳彥君等台南在地出身的後起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