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花、洄瀾、谷風、花蓮

圖文:張銘隆

20年前,有一首80年歷史的老歌,只因爲歌辭貼著海岸、只因爲「濤聲清越」,「濱漩花」便陪著我,一路聽著那玎琤潮音,一路划過花東海岸。

濱漩花,確有其花,不是水生,所以也寫成濱旋花,花形像牽牛花、葉子是寬闊的心形,海岸上守護沙灘的第一線植物。

後山,花蓮港舊名洄瀾港,清朝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部份漢人開始從宜蘭移墾,見岸際溪水日夜奔注,時刻與海浪衝擊而形成縈迴的狀態,遂稱之為「洄瀾港」。「洄瀾港」諧音為「花蓮港」則見於清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沈葆楨奏摺。

花蓮、奇萊、多囉滿,都其來有自,「洄瀾」也確有其事?匯集花東縱谷北段流水奔入太平洋的花蓮溪,早已不復二百年前的流量,攪弄不出岸際的洄瀾。倒是東海岸起潮時,如果再加上東北季風推送,就可以看到波瀾一路滾過花蓮港的長長海堤,在堤防南端捲出漂亮的大大「洄瀾(漩渦)」!

中央山脈北段,依山傍海的蘇花公路,在宜蘭花蓮交界,有一處地名稱做「谷風」,是了!沿著溪谷上下吹拂的氣流!

清水斷崕路段,居高臨下,有不少深裂的山谷直達海邊,當谷風直貫而下,經常可以看到氣流在谷口的海面捲起巨大的蓮花形渦漩。

是了,是了!當祖先們沿山傍海而來,一定也見識到這些大自然的氣派展演!所以,是了!是了!谷風….洄瀾….漩花….花蓮之濱,亙古如是!

是了!是了!看那海波漩起、看浪濤起俯、聽濤聲清越,洄瀾如故!山水似舊,但海岸人生又已更迭幾多世代!

漩花 洄瀾 谷風 花蓮。(張銘隆)
頭條留言
張銘隆
張銘隆
民生報戶外版記者,也是個大冒險家,台灣第一批登上珠穆朗瑪峰(聖母峰,Mount Everest)的登山家之一,也是潛水家、航海家、獨木舟玩家…(曾經划獨木舟環島)。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2025年度盛事「觀音觀鷹樂活行腳活動」於4月19...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202...

2025新北客家桐花祭「青春桐樂會」登場 6條桐花...

墨新聞|記者孫筱華/新北報導2025新北市客家桐花...

2025新北市紀錄片獎 13部優選影片獲35萬元拍...

墨新聞|記者孫筱華/新北報導 2025新北市紀錄片...

基隆考生齊聚慈雲寺 謝國樑祈願學子會考金榜題名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

迎接世界地球日 基隆環保志工250人清出超過230...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