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經濟奇蹟,5之1

文:李天豪

從1978年開始,直到2013-14年的時候,除1988~1989年的異常波動,中國始終保持著8%到10%的快速增長速度。這種驚人的經濟成長,就被稱為:「中國式經濟奇蹟」。

過去20年,台灣對這種高速發展的中國奇跡,通常是又忌又恨的。
因為跟這種趨勢相伴隨的,是台灣經濟被掏空的20年。
平心而論,我們站在小島上,眼看著過去半個世紀的經濟成長動力逐漸被中國
抽乾,心中沒有一些激烈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通常,人們對這種現象的解釋是:
『中國的勞動力與土地這兩種要素價格便宜,吸引了海外投資』
『加上中國政府動用公權力,軟硬兼施取得外國的資金與技術』
但是,這種解釋,是偷懶的。
甚至,是過時的。
因為,這種解釋對於80年代的中國,也許是成立的。
但是,這種解釋卻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
『進入21世紀後,中國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比80年代高多了。』
『但是中國真正成為世界工廠,卻是在2001年11月11日,加入WTO之後』
把2002年~2012年的中國與1980~2000年對照,可以發現中國的發展速度並沒
有下降,甚至製造業發展的速度比80年代還要更快了。

這要怎麼解釋呢?
把廉價勞工與廉價土地當作理由,用到2010年代,是不合理的。
21世紀之後,東南亞的勞動力與土地,都明顯比中國更便宜了。
台灣高中以下的教科書,面對這個問題的解釋是:
『中國轉型為世界市場,所以維持了經濟成長。』
這同樣是簡化事實,甚至顛倒事實的。
因為,1980年代,中國的出口占GDP的10%左右。
到了,2000年代,上升到接近20%。
加入WTO之後,迅速增加到超過37%。
2008年之後開始回落,但是仍然超過20%。
中國至今都是個淨出口國,真正的世界市場是美國。
那麼,中國式經濟成長的玄機到底何在?

如果細看中國的GDP構成,可以發現:
中國的投資佔GDP比重高達45%,消費僅佔39%,出口20%。
中國是全球投資占比最高的國家。
長期投資大於消費的結果,是造成產能過剩。
所以,秘密在於,中國始終是世界工廠:
中國把大量的貿易順差轉化為對內的大量投資,並且將這些投資帶來的生產力
成長,透過WTO的架構投放到世界市場去,以此不斷循環30年,終於長成可以跟美國抗衡的經濟巨獸。
那麼,中國為什麼在土地與勞工成本持續上升的21世紀,還能保持世界工廠的地位呢?

以下,提供一個可能的視角:
中國能夠在2000年之後,崛起成為真正的世界工廠,實際上是世界經濟和中國
經濟,幾乎在同一時期發生了兩個重要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西方世界進入到創新經濟時代,帶來了製造業的大規模外包。
西方世界真正把大量的製造業外移到中國,並非在中國生產要素最廉價的1980
年代,而是在中國加入WTO之後的21世紀初。

因為此時,歐洲與美國有大量『去工業化』的經濟轉型趨勢,相對而言,中國上漲的土地與勞工成本,還是相對的便宜。
但是,這只是泛泛之論而已,真正的秘訣,在於消費模式的改變。
進入創新經濟時代之前,人類經濟的一大特徵是,大部分人還處在『基本需求』尚未被滿足的階段。
『基本需求』,就是滿足現代化生活的一切衣食住行的需求。

在『基本需求』還沒有被滿足的時候,能最有效佔據市場的產品,是那些流水線上生產的,均質化、廉價、非常堅固耐用的大眾化產品。
哪個企業把這一點做到極致,它就能成為王者。
比如德國汽車、日本電器、台灣的個人電腦等等。
但是等到了創新經濟時代,人們的需求變了,製造業的生產形態也跟著變了。
過去二十年來,手機行業的發展,最能看到這種變化。
在大眾化產品的時代,諾基亞在流水線生產的效率上,比西門子、摩托羅拉都要做的好,就成了王者。

但是諾基亞沒有想到,它在滿足基本需求上做得越好,就越快地走向了終點:
當你把大部分人的基本需求都滿足了,你的產品又廉價又耐用,功能簡單易懂
,根本不會壞,人們更新換代的需求就很低,產品就無法再賣出去了。
是的,諾基亞其實是敗在把事情做的太完美了。
想想台灣的大同電鍋,用了幾十年都不會壞。
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對企業來說,無法賣出產品,利潤怎麼辦呢?
在這種時代,想要多賺錢,就必須為消費者創造新需求。

這種替消費者創造需求的事情,蘋果做的最好。
每年在新產品發布會之前幾個月就開始期待…
網路上充斥著各種猜測文、評比文,把消費者的胃口吊到極致…
甚至還搞出『飢餓行銷』這種前所未聞的銷售風潮。
仔細想一想,20世紀的時候,好像還沒有世界級的企業這樣賣東西的。
當然,這種風潮有眼睛的人都看的到,諾基亞並不會傻到白白錯過。
很快的,諾基亞也發佈了智能手機,但還是在短短幾年後轟然倒塌。
為什麼?

有一篇調查報告,說的很到位:
『諾基亞高層自己承認,在智慧手機剛剛出現之際,諾基亞是所有手機廠商中,唯一一個有自己完整生產線的廠商。』
『但是,這就意味著,諾基亞的創新能力,被抑制了。』
為什麼有自己的完整生產線,卻是個弱點?
因為生產線是按照之前產品的需求設計的,想創新的話,整條生產線都得調整
。但是這種調整成本極高,一旦失敗就會把財報搞的面目全非,這樣一來就會
被資本市場懲罰,諾基亞的高層都是有股票選擇權的,沒人想拿自己的退休金冒險。

幾年下來都這樣,在怎麼樣的行業巨頭,也跟不上創新經濟的步伐了。
如果你想玩創新經濟,你就必須把生產流程外包。
只有把生產流程轉型的成本全部甩給別人,公司才有可能創新。
蘋果公司,就是創新經濟時代非常典型的一個企業。
它自己完全不生產,只負責創新、負責品牌和管道的維護,生產流程全部外包出去。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承包方呢?
承包方必須同時滿足兩個要求:
第一,它的生產過程必須有效率,沒效率根本沒人找你生產。
但是,效率的前提是專業化。

但一旦高度專業化,就會把自己公司的產能鎖定在特定產品上。
這對承包方的風險非常大,發包方如果變更設計,承包方馬上就會死掉。
台灣竹科的很多工廠,就吃過這種虧,甚至被搞的倒閉。
這種事情,今年初才再度發生:
《嘉聯益發生遭蘋果抽單大量裁員事件震撼業界!》
所以,只有效率的第一隻腳,是不能長期生存的。
承包方的生產過程必須有彈性,以便有能力迅速轉型,這樣才能生存。
但是,這與第一個需求是矛盾的。
一家代工廠,要有彈性,就不能專業化。
但如果不專業,生產的效率就不夠高,可能根本就拿不到訂單。
彈性與效率是彼此矛盾的,但又必須同時達成。
台灣、韓國的科技業都是世界一流的,但是也都無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此時,我們大概可以理解,中國為什麼是世界工廠了。
中國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能夠成為世界工廠,能夠承接大規模外包,就是因為中國實現了彈性和效率的統一。
中國的秘密,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

很晚了,這個秘密,我明天繼續寫。

頭條留言
李天豪
李天豪
資深歷史老師,服務於教科書出版社與補習班多年。 喜歡看歷史,更喜歡說故事,規定自己一年要寫一百萬字。 說書不只是職業,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寫出來的文字,都是可以說的故事。 每個故事背後,主角不同,說的都是人性。 人性永遠不變,幾歲來看,總是很有意思。 以史論今,希望以後可以論金,最好不要變成論斤。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藍色監獄 BLUE LOCK》周邊快閃店, 台北...

動畫第二季好評熱播中!日本超人氣作品《藍色監獄 B...

賀臺灣擊敗美國,萊爾富推限時買1送1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2024 WBSC Pr...

呼籲寵物食管法落實!百萬網紅巨犬飼主與寵食業者寵物...

農業部制定的「寵物食品管理法」草案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今年末最大規模的寵物用品盛會,「2024上聯台北國際寵物用品博覽會(冬季展)2024台北貓展」今(22)日揭開序幕,盛大開展,主辦單位邀請了參展13家寵食品牌,還有超萌的14隻百萬網紅巨犬到場,響應寵物食品安全的議題,希望不再有毛孩健康受到食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