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張銘隆
謝謝俊傑和仲霖分享這等優質體型的赤鯮,這一攤不但小開眼界,還大快朵頤了。
猶記得民國八○年船釣剛開放不久,北部船釣活動,夜釣帶魚,晝釣赤鯮、馬頭,個個釣得笑不攏嘴。娛樂船釣活動開放廿多年,加上台灣和大陸各種漁具漁法進步,台灣海域過漁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船釣和市場上的赤鯮魚體型越見小型,釣友的揄揶說是:「薩隆巴斯大小」、體高不到三指幅的小魚居多。
赤鯮魚群棲息深度多在一百公尺以下,從百公尺以下深場釣起海面的赤鯮,因減壓症﹂反正無法放生」,吃起來也心安理得。但當年魚多的時候,船老大看到釣起的魚體過小,會移船換場,但如今這個年代,「有魚上鉤就不錯了」。
兩個可能是多慮了的念頭:大魚不見了,小魚被無限制消耗中;有一天連小魚都沒了,咱們要吃啥呢? 這幾尾精采的魚獲,分享了好幾個家庭,只是,享用了這一次,明後天、下一代…我們的海不知還能支持多少快意的釣獲和精采海鮮呢!(寫於2016年1月22日)
===================================
2020/01/22有感
食道樂之樂,邊吃邊煩惱;過去常享受的好魚,如今真的稀少了。
會想念,但是買不起了!
前幾天有朋友送我幾尾白鯧,真箇是沙龍趴斯大小,我一真以為是陽春自助餐店的肉鯽仔,直到下鍋前才辨明正身,帶著罪惡感下肚,真希望牠們可以長夠大才來報到!
哎!希望是我多心了!
祈禱牠們的族群能福壽延綿!
多方神祇多多保佑!
讓牠們生得夠多、躲得夠遠。
頭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