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山、里川、里海」就是我的山、我的河、我的海,細細的故事是翡翠水庫裡的微菌和薇藻,大大的故事是二百公斤的巨型龍王鯛,深深的故事是無光深海裡的寶石紅珊瑚,長長的故事是五公尺長的皇帶魚,近近的故事是貢寮的水梯田,遠遠是故事是南台灣的陸蟹過馬路…這麼多的故事;就算是天天鑽行台灣山野海洋的博物學家,怎麼看得完、說得盡呢。
﹂里山、里川、里海」在口號充斥的寶島社會,風行一時然後就消聲了、遺忘了?
阿北的高齡期,在新北雙溪的山上蹲了第八年,除了喜悅的自然觀察、農務勞作之外,還從土地裡感受到歷史的進程以及人文和自然環境的演替。
葛瑪蘭開發至今兩百多年,試想才不過百年前,多少先民赤足翻越雪山山脈,淡蘭古道沿線的山村,至今仍多的賴、簡、方、呂姓,仍存著氏族宗親社會的痕跡。
落腳在淡蘭古道上,小山園的鋤鏟下還發現,舊時梯田的表土下有ㄧ層夯得硬實的黏土;已經廢作的竹林裡,有長城般的壘石駁坎….都是先人的手澤,卻不是一個世代就可以完成的大作。
這一塊土地曾經受前好幾代地主的珍愛,生產過稻米蔬菜,卻在我的前一代,因為山溝整治,被刮掉了大部分表土;因為蓋新房子,被填了許多廢建料,幾乎完全失去「田」的功能。
台灣島也是,幾百年來,羅漢腳、紅毛、日本仔、阿山⋯⋯產米、產糖、產茶、產煤、產金、產木材、出樟腦;這一代更要咖啡、要高山蔬菜、要溫帶水果…..還要輪子能到的好風景,還要嘩啦嘩啦無限暢洗的地熱水…..。
我們一直在剝削這塊土地,誰來疼惜?什麼時候才要珍視呢?
再借一次王子元先生設計、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同仁周麟丞繪作的「里山、里川、里海─人類與自然的和諧之道」Q版圖像。我們來看看寶島每一角落背後都還有著美麗豐富的事物。
「寶島」還沒毀壞到底,我們能不趕緊力加疼惜嗎?
頭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