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營養治療新選擇

【文/范思善醫師】對於癌症患者,越早營養照顧計劃、積極補充營養是掌握勝敗的關鍵。75%的癌症患者在診斷出癌症時,已經產生營養不良的狀況;有 20%的癌症患者死於營養不良,而非癌症本身。正視營養在癌症上的重要性,在抗癌作戰期間,隨療程監控營養變化,最簡易的方法是量體重且要「斤斤計較」,其他重要的血液檢查包括:血清白蛋白(albumin)、前白蛋白(prealbumin)、淋巴球總數(total lymphocyte count, TLC)、白血球數目及血紅素等。若血清白蛋白低於 3.0 g/dL,前白蛋白低於 10mg/dL,或總淋巴球總數低於 1200/mm3,則表示患者的營養不良狀況已達高危險警界了。希望病人最好能維持血白蛋白在 3.5g/dL 以上,血紅素男性在 13 g/dL、女性在 12g/dL 以上。在部分化放療期間,由於患者的營養狀況不佳,以至必須中斷治療,反而降低存活率及生活品質;多數研究都指出,在腫瘤治療期間,適當及足夠的營養供決定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手術是否成功最重要的關鍵。

營養不良及體重下降原因:
癌症本身會釋放一些毒素,改變患者代謝,過度消耗能量及營養素,使體重流失;治療過程,包括: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等都可能造成食慾不振、消化吸收變差,致體重下降、營養不良。在癌症的化放療治療期間常會降低體內的防護機制,例如白血球、淋巴球的下降,唯有給予對的營養補充,才能克服治療所帶來新的問題,提高患者對治療的耐受力。
癌症患者體重下降常見原因:
1.暫時性消瘦:單純食慾不振,體脂肪量銳減、負氮(NITROGEN)平衡。待完成治療階段後,胃口恢復,體重即恢復。
2.由「癌」本身引致的體重下降:稱為惡病質(CACHAXIA),是指整體的「肌肉」(體蛋白質)消瘦,此結果無法恢復的消瘦,是癌患嚴重的致命傷。癌症病患的蛋白質分解速度上升,但產生速度下降,致無法保留適度的體蛋白存量,而消化肌肉蛋白。部分化療藥物常引起食慾不振,加上常有噁心、嘔吐的副作用,部分抗生素和抗代謝類的藥物,造成病人的口腔發炎、潰瘍疼痛,影響病患的進食。頭頸部放療的患者,營養攝取的問題最是明顯及嚴重,特別是照射位在中樞神經系統上,放療後會出現腦水腫,頭痛、噁心和嘔吐,引起食慾不佳。

另外,頭頸部放射治療可引起放射性黏膜炎,出現咽痛、腮腺萎縮、唾液分泌減少而感到口乾難忍,以及嚴重的吞嚥困難。患者口腔及舌面上皮被破壞,產生潰瘍及出血,甚至形成慢性潰瘍。有些病患會出現味覺遲鈍、口味怪異等現象。約有 1/3 的病人在高劑量化療時會出現吸收障礙和舌炎、食道炎、胃炎、腸炎等有關。腹部胃腸放療在大劑量時也常併發胃潰瘍及小腸的損傷,造成消化酵素的活性降低,以致對葡萄糖、脂肪和電解質不同程度的吸收障礙。許多化療藥物會引起腹瀉,嚴重腹瀉致脫水、電解質不平衡,促使營養不良。

研究指出,體重因癌症而減少 5%時,化療效果也會因而降低,據統計,體重減輕的患者,較未減輕者提早一個月被迫停止化放療,且效果下降、有較強中毒反應、存活時間降低的情形。營養狀況較好的病人,在化放療後的恢復也比較快。

患者須給予對的營養補充,克服治療帶來的問題,提高患者對治療的耐受力。(圖:范思善醫師提供)

解決營養不良的方法:
癌症早期的營養補充很重要,目的在減少肌肉的消損。維持肌肉的能量與維持體重是營養為癌症病患的最大貢獻。在計畫治療前攝取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尤其是優質蛋白質,以加速身體蛋白質的合成及利用,有效增加肌肉質量,把體重贏回來。對部分腫瘤如乳癌高熱量攝取增加雌激素產量,有人認為會增加癌症發生機率,但適度的攝取以維持身體的免疫力是必需的。對攝食狀況較差者可得到足夠營養,可考慮使用市售醫療營養品,即均衡飲食代替品。因其以均衡飲食設計,含各類營養素,供絟無法經口進食者或攝食困難者;經營養素調整可供應不同疾病選擇使用。因能提供均衡飲食的各類食物所含營養素,所以可為唯一的營養來源或補充品。

營養補充
癌症所引發的代謝率增加,嚴重的蛋白質與熱量流失,究其體重下降的主要是「組織異化」與「發炎反應」所致,是癌症患者最難處理的症狀。研究發現魚油中的 EPA、DHA 有效降低惡病質所引發的發應,而屬胺基酸之一的白胺酸可促進蛋白質合成,精胺酸則增加免疫力。所以在營養補充上應將這些營養素考慮其中,魚油(EPA、DHA)是屬於長鏈的 ω-3 脂肪酸,與眾多的發炎和自體免疫功能缺乏疾病有關。人體試驗證明了魚油具有抗發炎反應,降低惡病質發生,對腫瘤疾病者有維持體重、較少體重減輕、改善生活品質的效果已被證實。營養供給不論是在治療前的打底或治療期間的支持,都是給癌患最大的支持。

精胺酸、麩醯胺酸、白胺酸分別為胺基酸的一種,在疾病壓力下,精胺酸會快速下降,成為條件性必需胺基酸;精胺酸具有增加蛋白質合成、加速傷口癒合、可提高 T 淋巴球的增生及活性,具有調整免疫能力的功能。

麩醯胺酸,為腸道黏膜的能量來源,具有維持黏膜完整性的功能,在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之後,許多黏膜因治療過程受到傷害,麩醯胺酸的補充可儘早恢復黏膜完整及功能。葉酸、維生素 B 群葉酸和維生素 B12 是細胞分裂時重要的中間協調物質,在一段療程之後的組織重新修復及建構時不可缺乏的重要元素。

白胺酸是肌肉增生的主要元素。研究証明白胺酸促進蛋白質合成,有利於組織修復、肌肉復原與成長,動物實驗中也証實白胺酸和魚油(EPA)同時供給腫瘤動時,將有效減少體蛋白的流失並促進肌肉的成長,是腫瘤患者面對治療壓力重要的營養素。

腫瘤患者應該有專用營養補充品,必須針對化放療期間所引起的惡病質、體重減輕、腸胃道症狀及支撐體內免疫防禦系統的專用飲品,尤其對味口差、消化能力障礙等的癌患。所以在化放療期間的營養補充品應選擇,高濃度、高熱量、高蛋白質比例,特殊腫瘤疾病加強營養素的添加:白胺酸、EPA、精胺酸,若纖維質的添加更好。在計畫治療前評細的營養規劃,給予營養密度較高的均衡營養補充,為化放療或手術作最好的準備。

預防再發
學者專家認為,每天五~九份蔬菜水果、少吃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能有效的抗癌。植物性食物是抗癌的最佳武器,這些有益健康的營養素主要是抗氧化特性、植物營養素及多醣體,植物性食物也含有豐富的纖維。流行病學證據顯示,多吃蔬菜水果,特別是綠色或黃的蔬菜及柑橘類水果,可減低癌症發生率,蔬果之所以能抑制癌症,不只因其為低脂、低熱量食物,同時亦是維他命的主要供給來源,特別是抗氧化性的維他命及抗氧化性的營養物,如 B-胡蘿蔔素、維他命 C、維他命 E。

植物性食物:1.蒜蔥素(allium compound):可預防胃癌的發生,多食用大蒜、洋蔥的地區,胃癌的死亡率偏低。2.類黃同素:動物實驗能增強細胞排出致癌物的功能,可壓制某些致癌物的活性,阻止腫瘤的生長,這些再中見到的現象,尚未在人體臨床試驗中得到證實。3.多酚素:在茶葉中含量較多,動物實驗研究,多酚素可阻止因化學致癌物所引起的肺腫瘤,也可阻止因亞硝酸鹽引起的致癌化。4.葡萄糖鹽基酸:在十字花科蔬菜中含量較多。5.引朵:增強氧化作用,加強治癌藥物停留在細胞內的作用;動物實驗結果,減低因化學物引起的腫瘤,如肝癌、癌及前胃癌的發生。6.植物類脂醇:動物實驗中,減低因化學藥物引起的腫瘤。7.植物皂素:多在豆莢內,會與膽酸及膽固醇結合,具有抗癌作用。8.類胡蘿蔔素:已被證實對防止癌症再發有所功效。在烹調用油上,不飽和脂肪酸較不易升高膽固醇,但較不安定,在高溫下易裂解變質而易致癌,所以正確使用植物油應縮短高温烹調時間;最正確的使用方法應是拌菜,而非熱炒。在治療前及治療期間不宜採斷食療法,素食者應注意蛋白質的品質和微量元素的補充。

營養補充在癌症治療期間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良好且正確的營養補充可以增加體力,增加對化放療的耐受度及降低副作用,使順利完成治療。要維持體重與加強耐受力,建議病患在治療計畫之前,胃口尚未太大減少之際,多攝取新鮮魚、肉類、蛋、奶、黃豆製品等高品質蛋白質含量食物,才能補充足量的營養素。

在治療開始後,仍應以均衡營養為基礎,若胃口及腸胃道症狀嚴重者,宜調整飲食以高營養濃度為目標,並以少量多餐進食;化放療前後可加強特殊的營養素吸收,含魚油(Fish Oil)、精胺酸及必需胺基酸的口服均衡營養補充品作為熱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的補充,以補因胃口降低對營養素無法完整攝取之不足。

培元營養門診不含任何西藥,卻迅速補充營養素。(圖:范思善醫師提供)

如果化放療中的病友,因為沒有及時<打底>,造成消化道黏膜損傷,已經沒胃口吃不下,或一吃就吐,體重每星期掉1%以上時,培元營養門診是此時最好的選擇。它不含任何西藥,卻能迅速補充各種營養素,包括胺基酸、維他命與礦物質,效果是口服健康食品的五倍以上。

頭條留言
編採中心
編採中心
我們是一群正向思考與高度熱忱的新聞從業者,有溫度的報導與分享快樂的經驗,是我們24小時365天不分晝夜的職責!歡迎各單位及企業提供我們採訪訊息及活動通告,有任何編採的需求也請留言或提供給我們建議,請在電郵[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好消息,感謝您。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南市長照服務涵蓋率連三年六都第一 社會局表揚65個...

南部最大聲 /李正 台南報導 臺南市積極推動長照...

真諾醫學掃描隆重開幕

提供高標準醫學掃描技術 為個人影像診斷服務樹立新標...

明燈慈善會攜手社福中心溫暖傳愛  捐助90萬善款點...

南部最大聲 / 曾志豪 高雄報導 支持高雄市弱勢...

許銘春能否拿到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入場券?

南部最大聲/ 鄭司文 高雄報導 近期勞動部北分署...

科技創新引領新時代!朗色林科技推出全球首款人造合成...

火報記者 陳聖偉 / 綜合報導 台灣朗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