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平
近日去了香港一回,回台見報載「邊境再鬆綁」,回想不久前在香港體驗赤臘角機場的迎客防疫流程,與桃園機場比較,不免憂心。想為機場工作人員請命,提出建言。
香港赤臘角機場空間原本開闊,機場方面或許為了等待PCR檢測結果的時間;以及預防大量入境旅旅客,刻意改變了空間的運用:拉長動線,例如讓旅客在機場內的地下電車來回兩趟,一路有人員輕聲引導,依序坐下等候,查驗、採擷,一一指引清楚。一直到安排專車載送檢疫旅館,都井然有序,依圖示;不用言語也能根據步驟依序動作。
反觀回台時,在空間相對較小的一航站,下機後即遇到一群外勞在另一入境口前集合整隊,大家磨肩擦踵。桃機關口比香港簡化,但是從第一關打開手機,就因不少乘客的手機需教導改正;輸入密碼等等,讓成列工作人員多費口舌,又要叫喊維持秩序。其實這可多用圖解及標示,預留空間讓入境者自我檢查,就能解決。現場第一線工作人員,最清楚作業上遭遇的問題,每天討論改善方案,次日實施,不好再改。
又如出關後,要收集個人口水檢測PCR,旅客需走出機場外的人行道採擷,正好位居「風口」,夏日炎炎,旅客與工作人員都承受熱風中;進入簡陋的隔間裡,吐口水到小罐中,一時感到水珠飛來臉上,不知是飛沬或汗水!讓人心驚膽跳。如果在行李提領區進行採擷,豈不把唾液採擷的德政更為完美。
真心感謝及佩服現場防疫工作人員的辛苦,當我出門等候防疫計程車時,上車前他們要進行乘客身上及鞋底酒精消毒,儘管已提醒乘客閉上眼睛,避免酒精誤入,但熱風中飛舞的酒精,無疑地必波及旁人。在台北華山文創或不少餐廳,入門裝置有拱形噴霧及消毒地毯,豈不是更為確實而經濟可行。
機場防疫,理應當服務業看待,隨時檢討改善空間、動線、標示、步驟、秩序,讓國人的安全,天天精進,同時迎接更多的全世界旅客,作客台灣。
(作者為資深廣告人)
精進桃園機場防疫措施 好客台灣
頭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