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中西部大平原大致介於密西西比河(下圖藍線)及落磯山脈(下圖綠線)之間,跨越德州到北達科他州之間的十個州。說是「平原」,但海拔高度從落磯山腳的1800公尺一路向東降至約500公尺,也應該算高地了。由於範圍很大,而且雨量不多,地面植被主要是草原,所以身處其上感覺廣袤無垠。曾經有朋友開玩笑說,站在大平原上向遠處極目望去,可以在地平線上看見自己的後腦勺。一般人多認為大平原上只有草原、麥田、玉米田及牧場,不是什麼旅遊勝地。我們之前雖然在美國旅行過三十餘州,但一直也沒什麼動機去那裡。
龍捲風巷 Tornado Alley 泛指美國中西部一大塊經常發生龍捲風的區域,基本上就是大平原及其東邊接壤的幾個州。從春末到夏天,這個區域的上空常有來自加拿大的乾冷氣團遇上來自墨西哥灣的暖濕氣團,有時還有來自墨西哥高原的乾熱氣團參一腳。不同的溫濕度和不同的風向交互作用,在平坦的地面上孕育了許多風暴系統,特別是超級雷雨胞 supercell,產生龍捲風的機率相當高。
1996年第一部以龍捲風為主題的電影 Twister 上映,不但讓我感受到這種天氣系統的震撼,也讓我知道有「追風人」storm chaser 的存在。隨後數年,電視上的知識性質頻道播放記錄追風人活動的節目,更增加我的好奇及嚮往。逐漸地我從網路上得知大平原上有追風團可以付費參加,但並不認為我有機會,因為太太一定會認為我瘋了。
2016年初機會降臨,太太的親戚來信邀請我們到堪薩斯州參加女兒的婚禮。經過「熱烈的」討價還價後我們達成協議:五月下旬赴大平原追風一週,六月初參加婚禮後再與也赴婚禮的太太兄姊一起在附近租車旅遊一週。於是趁太太來不及反悔前我上網訂了追風團的位置。
這個追風團是以堪薩斯州的 Wichita 市為起、終點,中間七天六夜要往哪去完全看天氣系統的發展而定。當然事前不能保證一定可看到龍捲風,但確定中間會有不少等待及拉車的時間,他們也會視情況安排一些景點及活動免得無聊。上圖中黑實線是一路上記錄下來的追風路徑,而黑虚線是之後的自助兜風路徑,加上在定點的東奔西跑,共計近八千公里。
以下是我們旅程中所搭乘的休旅車,和領隊及一名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氣象學研究生同行,他暑期來打工,幫忙判讀即時氣象資訊以建議往哪裡追風。
第一天原訂下午抵達 Wichita 與他們會合,但從洛杉磯去的班機嚴重延遲,讓我們搞到半夜才抵達。美國人大概很習慣這種延遲,除了一點誤餐費,完全沒有補償,也沒人抗議。
第二天早上附近大氣穩定,沒什麼天氣系統可追。
他們決定往南到德州的 Amarillo 附近等次日天氣系統發展起來,但那可是6小時的車程。第一站先到德州 Palo Duro 峽谷州立公園殺時間,這公園內有美國的第二大峽谷,風景也頗壯麗。
公園內野鳥野花不少,例如家朱雀 house finch:
褐頭牛鸝 brown-headed cowbird:
仙人掌花,在西部片中常見的原野植物:
天人菊,它是澎湖縣花,但原產地在北美這裡:
紫莞,聽說可入中藥:
美國薄荷,可泡花茶:
「小鹿斑比」:
晚餐選擇到一家非常有德州風格的大德州人牛排莊 Big Texan Steak Ranch,外面的招牌和巨型廣告動物誇張而生動。
內部裝潢彷彿讓人進到西部電影的場景。
他們提供72盎司牛排套餐,一小時內吃完所有主菜及附餐就免費,否則請付72美元。這位貌似韓國人的仁兄吃到一半就投降了。聽說有十來歲的小朋友和七、八十歲的女士挑戰成功過。
通常天氣系統要到午後才會發展起來,所以第三天早上閒著沒事就去市郊一個「凱迪拉克牧場」Cadillac Ranch 逛逛。這是由幾位當地藝術家設立的公共裝置藝術展示:十輛舊凱迪拉克按年份排成一行「栽」進土裡,任由訪客自由噴漆。
因為噴漆的人太多,每輛車表面都是厚厚一層漆,有興趣的可以剝一小塊帶回家當紀念品。
到了下午總算可以開始追風,開車往郊外去。一路上見到大氣對流頗為明顯,風起雲湧,甚至有些乳狀積雲 mammatus clouds,顯示有風暴的可能。
我們在路邊停車觀察,烏雲就在上空聚集。雖然起風,卻沒有龍捲風形成的跡象。
因為風大,原野上開始有風滾草 tumbleweed 快速滾動,頗有西部風情。
不久之後遠處有雨幕,還有些閃電。雖然有些距離,但站在空曠的草原上還是令我們有些緊張,這時領隊及氣象專家的知識和經驗就很重要,他們的進退指示絕對要遵從。
雨下完後夕陽露面,今天就沒有龍捲風了。第一回合雖然槓龜,但期待、等候和直接面對大自然的力量還是讓我們血脈賁張,精神亢奮,難怪之前搜尋追風團資訊時,看到有些網評說追風是會上癮的。
趁時間還不算太晚,根據氣象資料領隊決定回頭往北,晚上前趕到堪薩斯州的 Garden City 落腳,那又是數小時的車程。希望到北邊的運氣會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