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照護圈 × 復能式日照中心—職能治療師聯手日照團隊,找回長輩生活力

為了讓長輩能安心在熟悉的社區生活,政府推動長照3.0政策,提出「十分鐘照護圈」與「共生社區」的理念,希望照顧服務能夠真正落實在地。作為社區照顧的重要據點,「日間照顧中心」(簡稱日照)扮演關鍵角色。然而,目前多數日照中心的服務仍以基本身體照顧與高重複性活動為主,與長輩的原本生活經驗脫節。

在這樣的背景下,職能治療師的角色格外關鍵。成功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張玲慧副教授表示,職能治療師在日照的任務,除了設計與帶領符合長輩能力的活動,更重要的是與輔導照顧團隊一起思考:「什麼樣的日照日常,能讓長輩從被動受照顧者轉成主動參與者、並與生活建立連結?」

鹽北日照旁的土地公廟,是長輩信仰的寄託。

透過規律、有結構的討論、工作坊與實地陪伴,職能治療師引導團隊從長輩的生活經驗與社區資源出發,重新設計日照的日常。活動不只是重複的運動或手作,強化貼近生命經驗、激發參與感的生活場景。「職能治療師的角色,是協助日照團隊把長輩的『生活』放回照顧中。」張副教授強調。

屏東縣鹽埔鄉的「鹽北日照中心」就是一個具體例子。在成功大學職能治療團隊與屏東縣政府輔導下,鹽北日照發展出以「互助相伴趣生活」為特色的無圍籬照顧模式,其中「一日廟公」的活動即為具體成果之一。

活動的起點來自一個簡單的提問:「長輩以前的生活重心是什麼?」經過討論,團隊發現附近的土地公廟,是許多長輩從小熟悉、感情深厚的信仰空間,但進入日照後卻與之逐漸疏離。於是團隊設計出「一日廟公」活動,每週由長輩輪流擔任廟公,依照能力分工,有的掃地、擦神像,有的擺供品、打鼓祝壽、主動募款換新花盆,就連平常坐輪椅的長輩,也在朋友陪伴下參與其中,重新投入熟悉又有意義的場域。

阿發阿公擔任「一日廟公」,細心地擦拭門版上的神像。

這樣的設計,不只讓長輩找回參與感,也促進了日照與社區的連結。土地公廟的「正牌廟公」成為活動志工,鄰近幼兒園的孩子也加入長輩日常,一起拜拜、聊天、散步、傳承與生活的傳承在社區中自然流動,編織出一張互助共融的「十分鐘照護圈」。

張玲慧副教授指出,這正是「復能」的精神——從長輩的能力與生活經驗出發,創造參與的機會,並與社區建立連結。職能治療師不只是設計活動,更是照顧模式的引導者,陪伴團隊一起打造有意義的生活型態。

前後測的結果也顯示,這樣以生活型態為核心的日照照顧模式,不僅讓長輩更願意參與活動,也能有效延緩失能的發生與惡化,讓照顧真正發揮支持與預防的功能。

日照長輩與幼兒園小朋友,手牽手走入社區,也走入彼此共同的生命經驗裡。

這樣的實務經驗也與國際趨勢相符。台大職能治療學系毛慧芬教授分享,日本已將日照中心分為「一般型」與「復能型」,後者聘有職能治療師,強調功能恢復。台灣也朝此方向努力,越來越多的日照導入專業復能照護,期待未來每個社區都能打造屬於自己的「十分鐘照護圈」,讓照顧不只是照顧,而是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支持。

期待長照3.0的新時代,不止於擴大服務,更是追求貼近人心的照顧品質。透過職能治療師的專業,日照可以成為長輩延續日常、活得尊嚴與笑容的地方。

頭條留言
柯宗鑫
柯宗鑫
新聞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桃園智慧城市教育實踐 永豐高中AI學檔診斷 助學生...

桃園市智慧城市政策再添亮點!為因應生成式AI時代來臨,桃園市永豐高中率先於今年4月10、11日舉辦「學習檔案AI診斷與應用工作坊」,由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祕書長黃淳亮博士擔任講師,以及專任輔導教師劉羽芸共同授課,針對第一至三類組共40位學生進行實作,協助學生善用AI打造個人專屬品牌,展現桃園智慧教育的前瞻實力。

華梵大學陶藝課爆紅,學生搶破頭只為一堂課

位於新北石碇的華梵大學,有一門課被學生們譽為「最療癒、最搶手的課程」──陶藝課。一進入陶藝教室,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不論是青春洋溢的大學生,還是重返校園的壯世代學員,人人都沉浸在泥土與創作的樂趣中,流連忘返。

黃敏惠領軍植樹 啟動嘉義「綠織林業村」打造永續森活...

記者宋其佳/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政府與農業部林業及自...

春光野餐趣!蕭如松園區六場春日祭週末熱鬧開跑

記者姚霞芬/新竹報導 蕭如松藝術園區春日祭野餐活動...

不只騎車,更是旅遊!花蓮環花東3天賽事 3千車友共...

地方中心 全臺車友最矚目的「2025環花東國際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