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賣花郎
張居正(公元1525年-1582年) 與 海瑞 (公元1514年-1587年)的時代是重疊的,他們都處在萬曆年間。但是一個是少年得志,二十二歲進士及第,一個是中年才勉強進了仕途,三十六歲勉強中了舉人,處理君臣問題方法却正好是兩個極端,極具參考價值。
張居正剛進官場時也並不好搞,當時是權臣嚴嵩當家。他隱忍周旋,終於在嚴嵩倒台,繼高拱之後華麗登場。
他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的老師,從小就把小萬曆管得服服貼貼。加上本人也是帥哥級別,萬曆的寡婦媽媽也對他恩寵有加,坊間軼聞野史多有記載。張居正居首輔十年,銳力革新,明朝因而頗有中興之相。他的豐功偉蹟各位在歷史課本裡都背過,一條鞭法,考成法等等,堪稱有遠見又有創意。
張居正公開的說:「我非相,乃攝也。」,萬曆聽聞不知道做何感想。
他的返鄉專車配備是六十四人大轎,有廚房,有洗手間,聲控人工智慧駕駛,完全是自動導航。死後不到兩年,抄家。家人株連,下場極為悲慘。
張居正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人生勝利組,完全符合本書的成功人士發展模型。他自己的一生可以說是揮灑得淋漓盡致,古今為人臣者絕對是登峰造極,無出其右。但是他死後帶給家人的不幸下場,應該也是「龍戰於野,其血玄黃」的最佳詮釋。
海瑞四十一歲才混到第一個職缺,福建南平縣教諭,算是基層公務員,沒有級別。四年後升為七品浙江淳安知縣,為官清廉到驚天地,泣鬼神,他一介不取,旁邊的人當然也是油水全無。有一次因為母親生日,他到市場打算買兩斤肉,一時粉絲大驚,紛紛討拍,官場震動。他每到一個任所,官員無不期待著他早日高升,貶官是不可能的,他的表現一路都是「特優」。
嘉靖二十一年,一群宮女冒著殺身之禍,竟想在深夜將嘉靖皇帝勒死,可見她們對朱厚熜的痛恨,最後雖然失敗,但卻讓嘉靖皇帝受到了不小的驚嚇,歷史上稱「壬寅宮變」。壬寅宮變後,嘉靖從此遠離女色,搬至西苑潛心研究道教,為成仙做準備。
嘉靖四十四年,這位奇葩皇帝創下當時不上朝天數記錄,大概已經二十幾年,每天還在創新高。 終於海瑞進京了,好戲上演。既然進了京城,自然就要大展身手,幹點實事。目標是嘉靖皇帝,呈上疏奏之前,海瑞已經準備好一口薄棺,交代好後事。
如果讀過那篇千古奇文「 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你不得不佩服嘉靖皇帝,竟能忍住沒立刻殺了他。特別摘錄一小段客氣點的部分,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謹奏;爲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 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內外臣工之所知也」。
翻成白話文就是皇帝老子您確實也太混了,這事情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朝廷裡的文武百官也都心知肚明。「夫君道不正,臣職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於此不言,更復何言?大臣持祿而外爲諛,小臣畏罪而面爲順,陛下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是以昧死竭忠,惓惓爲陛下言之。」
當皇上的不好好上朝,當臣子的不知道幹些什麼,這是全天下最扯的事。我連這件事都不敢說,還能說些什麼呢? 這些肥貓高幹們只會領高薪,拍你的馬屁。小公務員為了混口飯吃都順著你的毛摸。皇上你自己搞不清楚自己該幹什麼,我實在氣到不行了,老命一條豁出去了,希望你聽得進去。
嘉靖皇帝水平不一般,「其欲為比干,朕豈能為紂王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牢裡待著去吧,嘉靖皇帝駕崩時,海瑞在大牢裡大哭一場,單口相聲很難,海瑞知道。
罵過萬曆皇帝的爺爺,謹守聖賢之道,大小事完全是跟同事領導對著幹,皇帝用他也不是,不用他也不是,軟硬不吃。在死前最後的遺言是交代僕人,前幾天兵部送來的柴火錢,多給了六錢,務必歸還。
「舉朝之士,皆婦人也」,這是他對滿朝文武的最後評價,真是絕不嘴軟。
海瑞的一生只認一個道理「聖人之道」,把自己,天下人,包括高高在上的皇帝都拿到同一個天平上衡量。有沒有道理是一回事,如此任性,但是他堅持了一輩子,清白一生,確實也是千古一人。這樣的一位奇人異士如果是你的同僚或是部屬,應該都是一個頭痛人物吧。
讀書人一生讀聖賢書,究竟是學習張居正還是海瑞?典型在宿昔,思之却覺得茫然,猶如站在一條數線,往右看,一邊是無窮遠的一邊站著張居正。往左看,另一邊的無窮遠出站著海瑞。你我也站在這條數的某處。你是向右還是向左走呢?
老鳥真心話
何去何從,常常是知識份子在職場的最大困擾。
有部好萊塢電影 「The Post」,談的是華聖頓郵報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故事。新聞自由與人民知的權力是一個現代有趣的話題,最高法院法官以 6:3 比數,判定郵報與紐約時報將五角大廈內部文件揭露並未違憲,當時的尼克森政府以國家機密為由敗訴,之後尼克森更因「水門竊聽案」黯然下台。
梅莉史翠普飾演的報業老闆,面對抉擇的當下,有一句台詞「報紙是歷史的初稿」,讓我悚然一驚,原來歷史猶如連續劇一樣,最後打出來的字幕是「待續」。
知識份子在這種社會氛圍下,如何定義自己在歷史中的角色? 西方學者的解釋是 「知識分子始於觀點,終於觀點」,中國傳統士大夫應該頗難茍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是讀聖賢書的處世胸懷,以「為往聖繼絕學」為思想傳承,「為萬世開太平」才是士子的終極目標。東西方對知識分子的定義殊異,結果頗堪玩味。
撫卷一嘆,書生畫地自限的窘境於今為甚。書生豈能只談風月,清談觀點而已。
小到中午買便當還是吃快餐,或者今天買料還是明天買料,大到今年是撐到領完年終才跳槽還是馬上走,每天每週每月我們都在抉擇。想想這些問題還真的是芝麻綠豆。職場上不開心的時候,讀讀歷史書,看看古人怎麼面對人生裡的難堪,保證有效。
推荐閱讀:職場老鳥真心話:是去是留?天無絕人之路 (http://bit.ly/2U39gDD)